文/谭定祥
宋末元初时期,茶陵界市(现在的界首)有一个不算很大的自然村,名叫“章瑞园”(在现在的花甲村境内)。后来,“章瑞园”这一地名被“花门楼”取而代之,其间的来龙去脉,得从头说起。
一、谭拱辰16岁举进士
话说南宋嘉熙四年(1240)庚子九月二十五日,茶陵界首章瑞园传出喜讯,谭氏可奕公之十五世孙出世了。孩子出生时,两手相合,手臂的前部上举做拱手状,因为当时正是辰时,而辰是日、月、星的总称,所以取名“拱辰”,字比垣,又字仰之,号升辰,别号信轩。拱辰少年时颖悟过人,读书一目数行,尤喜诗赋,过目不忘。南宋宝佑四年(1256)丙辰,拱辰16岁时以赋举进士,授翰林院学士,是科举时代茶陵年龄最小的一位进士,也是最年青的学士之一。本是“雅巢生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咸淳五年(1269)己巳四月十三日,拱辰刚刚30岁,就因病殁于安仁礼团。二年辛未(1271)仲冬,移柩归葬章瑞园。元朝大学士程钜大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说:“先生质貌魁伟,气度宏雅,每为文下笔千百言,不繁绳削”,“嘉交贤达,不复顾问囊”,“常论世事极言,大丈夫偷安富贵,无能为国远谋”。可惜,壮志未酬,过早谢世,留下寡妻孤子,可悲!
二、黄淑柔26岁守寡
界首与安仁接壤,章瑞园与安仁礼团相距不算太远。黄淑柔乃安仁礼团黄淑元之季女,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庚子二月十九日,与拱辰同庚,但大几个月。淑柔出身书香门第,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人也长得标致。她看上了魁梧、年青的进士拱辰。通过媒妁之言,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恩爱情深,却不料拱辰早逝。德润夫人当时只有26岁,而寡子景星甫4岁。她发誓立志学习共伯之妻共姜夫死不嫁而守义的精神,历尽艰辛,节衣缩食,教子识字,吟咏诗赋,以至其成人婚配。她常对人说:“予之所以不死者,有此孤也。孤存则成,孤亡则亡耳!”景星遵守母训,修身立学,扬名仕籍,被任命为道州永明县教谕。其事迹传闻于朝廷,元延佑六年(1319)已未,旌表“贞节乐文”,建牌坊于章瑞园之路左。元至治元年(1321)辛酉十月二十七日殁。翰林院学士黄仲昭撰有《黄氏夫人传》,《湖广通志》《府州志》也有节烈志传。学正蔡尚文《赠烈女黄氏》曰:“吁嗟王风昔衰微,人间女教几颓坠。幸赖共姜与敬姜,并扶万世纲常柁。似此奇烈照青编,屈指古今能几个。伟哉谭母少孀居,铁肩亦把纲常荷。凭将孝行课孤儿,一视存亡无异慕。孤松挺若尽凌寒,白碧莹然绝点污。节义可与月争光,旌表门闾岂曰过。因思朝梁暮晋人,碌碌真为千古垂。”
三、谭景星父卒甫4岁
谭景星,字林西。南宋咸淳十年(1274)甲戌十一月初九日生,其父拱辰谢世时,景星刚刚4岁,由26岁的寡母黄淑柔沤心沥血抚养成人,任道州永明县教谕。元至大四年(1311)辛亥,平章李孟进言武宗海山:“方今老成雕谢,士有成才者请擢入翰林大常等职,备学者有所激励。”帝从之,诏“自今勿限资格,果才而贤,虽自身亦任用”。景星呈《大学衍义释》,帝览喜曰:“修齐治平无踰此书。”又闻其孝道感人,特赐翰林。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癸亥六月,景星奉命祭祀炎帝陵。因天气炎热,途中酷暑,加上身体本来就有点不适,病逝于酃邑(今炎陵县)马头岭。谕葬大水源垅马垇。景星才学超人,为人纯净无邪,忠于朝廷,特别是他牢记母亲的寸草春晖,事母极孝。元泰定二年(1325)乙丑,州府请于朝,朝廷旌表“文学孝行”,建牌坊于章瑞园路之右,恰与为母所建的“贞节乐义”牌坊一左一右。两座牌坊中间是一条石板路,是茶陵县城经马伏江通往界首的必径大道之一,来往行人很多。大家见牌坊绚丽夺目,宏伟辉煌,俨若悬彩,啧啧称奇,纷纷称呼其“花门楼”,花门楼因此而得名,而章瑞园之称呼则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花门楼”名称从此广为流传,其懿行传之国史。虽然“文革” “破旧立新”之时牌坊被毁,然而不朽之盛事,岁月悠悠,百世流芳,与日月并垂,万古千秋。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