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往事如烟 >> 云 阳 情 结 >> 阅读

云 阳 情 结

2019-10-30 11:05:48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15

文/向宋文                                        
                                                                                                                                                                                  
     “云阳峰高七十一,欲与南岳争为雄。”“洣水折流环地轴,云阳特起卓天标。”云阳山是茶陵的地理坐标,是茶陵的脊梁和象征。茶陵人一提起云阳山,便情不自禁引以为傲,一种云阳情结即油然而生。
  一、情系云阳
  毋庸至凝,云阳山可谓峰雄、壁峭、石奇、水秀、景美。云海飞扬,紫微叠翠。它让黄庭坚、解缙、李祁、李东阳、徐霞客、肖锦忠、谭延闿等文人政要倾倒而赞不绝口。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在茶陵县级领导岗位工作20年的茶陵人,对它更是情有独钟,为之倾倒。青年时徒步攀登,沉缅于它的外形之美,景色诱人;壮年时登山,正值我主政茶陵,祈望它保佑苍生,年年岁岁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时至老年,2016年,我携子女向蓉、宁辉、向韬再登主峰,想进一步揭探它的神秘,欣赏它的内秀,悟出些许道道。
  云阳山是封山。相传:“云阳山因青阳所处、所葬而得名,青阳又名云阳,故号云阳山。”史载:云阳,炎帝故封。为湖南封建之始,古称“神农故邑”。唐初,云阳始封为南岳,故有“南岳行宫”“古南岳”之称。这里留下不少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灵迹,炎帝曾在此教民耕耜,种五谷,发明医药,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而解之,发现并种植茶叶,成为“中华茶祖”。茶陵因炎帝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也就成为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山上尚见的晒药台、碾药槽、洗药井、炼丹灶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炎帝神农氏为民治病的善举;主峰的祁丰台,传说炎帝在此祁天保佑驱邪避灾,祈望五谷丰登,以民为本,佑护县民。
  云阳山是名山。云阳山集佛、道两教于一山,这里先后建有云阳山寺、赤松坛、罗汉庵、观音庵、白云仙、老君庙等数十座寺观庙宇。其中建于隋代的云阳山寺,更是时而道观,时而庙堂,时而书院。这里的佛道文化博大精深,半山腰建有9米高的道家始祖老子塑像,有中国最大的《道德经》镌刻,不少诗家在这里留下秀美诗篇。宋代黄庭坚驻宿云阳山,写下了“卧对江流思往事,行穿云岭扣禅扉,松风半入烹茶鼎,山鸟常鸣桂月枝。”明代李东阳在这里写下了“溪南溪北路萦廻,洞口桃花几度开。”清代肖锦忠在这里讲学、授道、赋诗:“人来谷口胸怀静,瘴扫山腰眼界宽,小憩闲吟先哲句,古今庸作一般看。”茶陵历代士子都喜欢来山中游憩,寄居山中读书,做学问,办学堂。茶陵的肖锦忠状元和20多位进士都出自云阳山下,也许正是云阳山的灵气成就了他们。
  云阳山是靠山。云阳山巍峨挺拔,雄奇屹立,气势磅礴,横贯城西,犹如茶陵的屏障和靠山,确为茶陵的风水宝地,镇县之宝。俗话说:“山养人丁水养财,”它滋养着茶陵人丁繁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它孕育着茶陵人直而不屈、锲而不舍、朴而不华;它护卫着茶陵,百姓因此安居乐业、兴旺发达。它可谓以山镇县、县泰民安。它让茶陵人世代景仰,永远是茶陵人心目中一座神奇耸立的高峰;它使每一个茶陵人情系云阳,情缘挥之不去。
  二、情缘云阳
  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巡,中国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各地的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茶陵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云阳山下建立云阳经济开发区。也许是有缘云阳,县委、县政府决定由我负责开发区的筹备工作,并兼任云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一种云阳情结促使我和开发区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规划,多干实事,将云阳山上山下统筹布局,融为一体,规划出开发区的建设蓝图。大家力争把开发区建成全县改革开放的窗口,建成县城扩容提质的新区,建成高新技术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地,建成人文厚重、名胜典雅、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的旅游胜地。1992—1995年开发区初创阶段,我们重点组织实施建设五个云阳系列工程,用一串串实打实的利民实事惠民富民,打造云阳品牌。一是组织建设云阳路和云阳大桥,拉直、扩宽、削平茶陵西大门,引领县城扩容向云阳山麓发展。云阳路东起交通路和炎帝路交汇处,西至云阳山脚。这里过去是一条六七米宽的砂石路,十八丘蓑衣田绵绕着一个大沟壑。月形山、象形山两座石山起伏凸起,坡徒谷深,成为交通瓶颈,严重阻碍城西出行和县城的西扩发展。如何打通瓶颈,铺平茶陵西去株洲、长沙的坦途?如何搬掉石山,飞越沟壑,引领县城向云阳山麓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市场群体,形成商贸繁荣的一条新街?建设云阳路和云阳大桥成为了开发区开发建设的首要工程。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搬掉了两座高21.7米14万立方的石山,完成了20多万土方的填压,浇灌水泥路面,建成了长2.83公里,宽40米的云阳路,建成了高19.7米,长192米,4000多平方的云阳大桥,于1994年10月30日举行了云阳路、云阳大桥通车典礼。当时,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周伯华发来了贺电,我也非常惬意地题写了“云阳大桥”桥名,镌刻桥上。巧合的是,次年茶陵一中获省挂牌为省重点中学,高考破天荒荣获株洲市文、理双科状元。大家饶有情趣地说:这是云阳路铺平了道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二是组织建设云阳工业品市场。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决定,发展市场经济,市场是载体。建设以云阳工业品市场为重点和农产品市场、水果市场、运输市场相配套的大市场群,成为了开发区的第二工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靠市场运作,一个建设面积 1万多 ㎡,拥有 800 个商铺的云阳工业品市场拔地而起,并于1995年5月 举行了开业典礼。三是组织建设云阳自来水厂。覆盖整个开发区和县城西北10多平方公里,在区内拉通了路、水、电三通一平,为云阳新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引凤入巢,奠定了基础。四是建设云阳变电站。过去受负荷限制,有电送不进,县内经常停电,严重制约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县委、县政府投资1800万元,经过三年努力,110千瓦的云阳变电站也于1995年12月31日建成送电,周伯华副省长题写了站名,结束了茶陵缺电停电的历史。五是创建云阳省级森林公园。开发区首设旅游科,摄制了《春驻云阳》宣传片,修建了环山公路,建起了紫云寺……1993年云阳林场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又新建了大殿、放生池;2008年创建为4A景区,成为茶陵旅游一张亮丽的名片。
  三、情滋云阳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云阳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茶陵历史文化和地方文献是茶陵的文脉和灵魂,也是一张亟待发掘的文化名片。情系云阳就要为云阳滋养文化,以文化人,使茶陵人才辈出。为了挖掘、研究、展示、推介、传承茶陵历史文化和地方文献,2005年茶陵成立了历史与文化研究会,时任县委书记阳卫国和余明刚、毛朝晖、彭新军兼任1—4届会长,我和谭鑫华、尹烈承分别为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5年来已研究出版《茶陵州志•张治版》《茶陵州志•同治版》《毛泽东与茶陵》《茶陵书院文化》等茶陵历史与文化系列丛书近40部。2009年,彭雪开和我、骆晓会、易小斌等同志在株洲,创办了《湘东文化》杂志,11年来刊登有关茶陵地域文化的文章近300篇。2015年,我在腊园创办了茶陵县云阳地方文献图书室,集中征集、购买古今中外(旅外学者、侨胞)茶陵人写的书、写茶陵人的书,开设茶陵地方文献、株洲地方文献、湖湘文库、中华国学、毛泽东、习近平著作专柜等,集书籍、杂志、书画于一室,聚阅览、展示、推介于一炉,现有藏书约2万册,一大批珍贵书籍成为永久馆藏。如被誉为中国科学史坐标、茶陵东山刻书出版的《古遇梦溪笔谈》《李东阳集》《刘三吾集》,彭维新《墨香阁集》,《徐霞客游记》《谭延闿手书诗词》《陈志武谈中国经济》《金融的逻辑》,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的《战争与和平》摄影集,中南大学著名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杨雨的《唐宋词经典》,株洲市长阳卫国《走进书店》、副市长谭可敏《静水激流》等。2016年6月,茶陵县云阳地方文献图书室对外公益免费开放。8月4日阳卫国市长、毛朝晖副市长和茶陵县委书记彭新军、县长江小忠等亲临云阳图书室指导。开馆3年多来,图书室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退休干部谭明哲每天像上班一样到这里学习抄录资料,他连续3个多月,抄写了好几大本资料。他深有感慨地说,很多东西找不到的在这里找到了。2016年我又创办了云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展厅。鉴于茶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文化璀璨,2011年我带着茶陵要不要、能不能、怎么样创建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三个问题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考察,随即撰写了《关于实施旅游升温战略,创建茶陵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呈送时任株洲市委副书记阳卫国和时任茶陵县委书记毛朝晖。两位书记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茶陵县委、县政府启动创建,经过三年真抓实干,2013年8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茶陵县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为了推介茶陵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助推继续创建茶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动旅游业大发展,实现富民强县,我创办了云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展厅。从茶陵建县2000多年以来,研究、搜集、筛选了近200张图片,并配以文字解说,图文并茂,系统展示,扩大茶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6年为了助推全民阅读,助推创建茶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建设中小学生学习园地,退休干部读书驿站和腊园社区书屋,我又创办了“云阳书社”,2017年2月公益免费开放。现在每天下午4点半解放学校有二三十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做作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点半课堂”,深受学生和家长们青睐。同时,这里让腊园社区的读书爱好者增加了一个学习场所,让更多的人亲近书桌、远离牌桌。
  “巍巍云阳,滔滔洣水,代代人杰,赫赫茶陵”一诗,生动地概括了茶陵人文特征。植根云阳情结,更加激发茶陵人热爱茶陵、建设茶陵、发展茶陵的热情,也更加激励茶陵人为茶陵添光加彩,为茶陵多做贡献,打造茶陵湘赣边界中心县,创建茶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一县一城”提质和旅游提升,实现富民强县,建设小康、文明、美丽、幸福的新茶陵。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8-12-27 17:47:18
2018-07-23 11:08:20
2012-10-13 20:30:58
2010-11-17 23:35:35
2015-07-11 16:30:17
2015-07-11 16:29:30
2010-04-18 21:46:08
2018-01-29 22:11:3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