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才安
陈连开,男,(1933-2010)湖南省攸县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一生致力于民族史及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在西南民族史研究方面也有突出贡献。是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民族近代史》主编,“中国民族史学会”和“汉民族研究”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专家,同时又是“北京市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尖端人才。2010年4月19日,陈连开先生在北京不幸病故,享年77岁。
陈连开出生在攸县皇图岭镇龙和村龙家台圳上组,父亲陈善田继承祖业,有些积储,母亲丁容秀是高枧丁家闺秀,精于持家、教子,叔父陈经策是私塾先生,陈连开幼时曾在其门下启蒙读经,从而使他从小便奠定了一定的古文基础。陈连开1938至1946年在家乡完成了从初小到高小的学业,其中因日寇入侵休学两年,1947年考入临近家乡的醴陵县湘东中学,解放后休学在家务农。1950年受聘任本村小学代课教员兼农民夜校教师。1951至1961年,分别在开明中学、湖南一师、中南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相继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也使他亲身体验到了从代课教员到小学教务主任教书生涯的酸甜苦辣。大学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择优选拔留校,在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执教,并广泛参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研活动,曾在青海、四川、广西等地工作多年,直至1966年初期,被“造反派” 从广西押回学校作为“保皇派” 对象被批斗。“文革” 结束后,陈连开受命与人合作编绘《中国历代舆地图》。这是毛泽东主席早在50年代提出的课题,中途因故停顿,1969年7月,学校宣布由陈连开担任课题组长,改名为《中国历史地图集》(赶在毛主席逝世以前出版了该《图集》的内刊)。
十年动乱结束后,陈教授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全神贯注地投入教学和研究工作,积极参与重点研究课题的学术研讨项目的研究,以“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每年撰写出了4至8篇高水平的论文,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一位知识渊博、严谨治学的“杏坛巨星”。1984年后,他还应邀在“北大” 中文系开设了“中华文化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的讲座。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到本世纪初,是陈连开教授获得研究成果的“高产期”,他先后参与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民族史》《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等重点书籍和专题研究论文的编辑、审定和主编工作,逝世前仍在《中国近现代民族史》主编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操劳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虽然没有出国深造喝“洋墨水”,但他在学术领域的突出贡献是一般学者难以比拟的。
陈连开先生关心家乡建设,1949年8月攸县解放后,主动协助本然村农会从事建政工作。1966-1976年,正是他出科研成果的黄金岁月,但被列入了“臭老九” 行列的他,被强行剥夺了教书育人的权利,在回到家乡后,仍然为家乡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出谋献策。2000年,原株洲师专人文社科系教授刘俊男《华夏上古史研究》出版,陈先生为其作序,对家乡故土的爱慕之心和眷恋之情跃然纸上。他学术上的成就,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赤子之心的情怀,永远值得人们崇敬和怀念。
陈连开教授逝世后,中央民族学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曾赋诗悼曰:
大哉湘东 地接庐衡
皇图圣迹 楚粤径庭
先生降世 天纵钟灵
襟怀伟志 禀赋才情
毓秀长沙 起凤京城
龙门探穴 乙部撷英
经典参详 古今贯通
转益多师 大器终成
两部三带 史地折冲
经纬神州 气度恢宏
多元一体 中华认同
万邦协和 百姓昭明
手植桃李 坐沐春风
玉树芝兰 集于门庭
学苑奇葩 杏坛巨星
泰山北斗 天高地迥
哲人其萎 梁柱不倾
慎终追远 衣钵传承
踵武前贤 履洁含忠
春秋代序 继业续统
溢彩流光 激浊扬清
克明俊德 众志成城
盈虚有数 造化无穷
先生千古 家国肇兴
(责任编辑:易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