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应生
龙汝霖生于清道光1837年,字臣,号润之,出生于书香门庭,官仕之家,祖籍是攸县槚山龙氏家族。其为清道光丙午年科举进士,曾任教司。道光帝曾委任其为山西曲沃、高平知县,后转任于江西安远、铅山县知事,嗣升为直隶知府官员。任职期间他恪守职责,举事亲民,匡扶国安,普受民众赞誉,其事迹曾记于史册,扬名于世,是古代可敬的知县官员。
龙汝霖在山西曲沃县任知县时,时常深入民间视察民情。在视察时他得知曲沃县民众徭役过重导致民不聊生。龙汝霖深知官不为民,何以为官?此事非同小可!古人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立心,为民立命;为经继绝学,为天下太平。最后,汝霖与衙门内阁商议以徭役摊派于田赋中,这样既解决了民众徭役过重,又未减少国家税收,两全其美。他的这一举措,民众十分喜悦,拍手叫快,称他为知民县官。
龙汝霖在高平任知县时,在深入民间调查时,发现高平县多数民众有弃农经商严重现象,从而影响了高平县的农桑大发展。“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放弃农桑耕种会导致民衣食不足。从而会导至社会动乱。“国强必民富,民富则安邦”。为唤起民众对农桑的重视,认识弃农经商的危害,他深入民众游说农桑的重要性。他还编写了《农桑辑要》一书,使农民自觉认识农桑的重要,发展农桑才是解决衣食不足的当务之急。从此,高平县的农桑生产得到很好的发展。
那时高平县民间有种赛神风俗习惯,这种赛神民间活动非常隆重,搞一次赛神活动要耗资数万元,严重损害了当地民众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滋长了迷信思想。迷信思想的根源是民众文化底子差,许多贫苦农民的孩子读不上书。如果用赛神的经费用于开设义塾,有利于民众的文化事业。此事得到高平民众的拥护,从而全县设立了117所义塾,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一年,高平县发生了特大的水灾,农民耕种的粮食颗粒无收,生活无望,不少人被迫离乡背井乞讨为生。为妥善解决受灾民众的苦难,龙汝霖倡导全县所有的积谷粮仓开仓接济灾民,使受灾民众生活有了保障,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好日子。
龙汝霖在高平任知县举事亲民,为民办实事,民众得到许多实惠。高平人民称他为“爱民知县”。在他离职调任时,并送“爱民知县”的匾牌以记念。
龙汝霖处事一贯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办事果敢,秉公清廉。有一次汝霖的侍从将馆舍的器物窃于自用,他立即叫人追回原物;有巡抚沈公向他推荐录用其亲朋,他得知此人嗜好鸦片之习而予以拒绝,并向巡抚禀明:“吾录用人有两个条件:一、不赌博;二、不吸鸦片。合乎这二者条件者吾当录用”。巡抚闻言,知难而退。当时湘潭名士王凯有诗赞其曰:“怒搜文布政,狂谏沈尚方”。
龙汝霖一生擅长文学,并以诗见长,名扬当时,且与武冈邓弥兄弟统称为“湘中王子”。他著有诗集《坚白齐诗文集》8卷,日记数十篇流传于世。
龙汝霖的特立独行也反应在他的诗文中。他写《过小姑山》一诗云:“卓起群峰外,孤根九派遥,中途截吴楚,余力让金焦。霄汉空依傍,狂澜自撼摇,天心予令独立,休作女儿嘲”,真实反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
龙汝霖与湘阴县高嵩寿是好友。郭嵩寿为道光丁末年进士。曾作广东巡抚,兵部侍郎。郭崇寿曾经出使过欧洲,接受了欧洲新思想,对当时清朝的腐败现象极为不满,常以危言激论抨击时弊。当朝的保守派视他为狂人,不敢接近他。而龙汝霖视他为挚友,时与他谈论朝政。并以《闻蝉》一诗送与他。云:“敌气满天地,合飚生汝凉,撩人秋意联,忤梦怨声长。畏混愁霜露,知时熟稻染。隐情良自惜,莫忘有螳螂”。告慰和劝说郭嵩寿谨慎一点,以免罹祸。汝霖父亲龙有葵的墓志铭也为郭嵩寿所作,后其侄子龙璋亦深受郭崇寿新思想的影响,而成为湖南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注:本文资料料主要来自台湾文谷农、魏玉燕的《百感集》。文谷农为攸县网岭镇涟滩村人,1949年去台湾,以教书为职业,后来被选为台北市攸县同乡会会长。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