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波
张翼鹏(1876-1944),字毓鲲,号麓森,晚年号雨溟饮者,湖南醴陵渌口(今属株洲县城)人,早期同盟会员,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力赞创立黄埔军校,出师北伐,是民国早期的军事将领。生前著有《张翼鹏诗文集》、《革命秘史》、《几万里游客诗稿》,因未刊出,尽数散失。其生平事迹,新旧县志均有采集;《中国国情丛书·湖南》一书,将其列为清以来582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台湾刘绍基主编的《传记文学四十八卷第三期·民国人物小传》亦有收入,可谓海峡两岸公认的知名历史人物。其遗孀就是笔者撰文在本刊介绍过的日本侨民中村菊子。
张翼鹏少时入私塾,曾就学于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及求实学堂。他在家号育生,书读得好。22岁考上秀才,28岁考上贡生,入选京师国子监,成为皇家储备人才,从此人生仕途步入快车道。然而此刻的中国时局也处在空前的大变革中,以孙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跻身于中国政治斗争的大舞台,向着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频频开火。会党社团横空出世,报刊像雨后春笋,民变、起义此起彼伏。1903年邹容的《革命军》更有如惊雷、唤醒了千年沉睡的神洲大地。年轻的张翼鹏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亦毫不犹豫地改变了路线图,丢掉沉重的封建专制主义包袱,勇敢地走历史必由之路。
1907年,他走出国子监,与同乡好友程潜、袁德宝等人东渡日本习军事学。先后毕业于振武、成诚两校及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骑兵科第5期。他崇拜孙文学说,与袁德宝等人在东京组织湖南日月学会,同康梁为首的君主立宪派的保皇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一员中坚分子。
张翼鹏学成回国,成了国内早期新军事人才,历任湖南新建陆军第21混成协(旅)教练官、马兵模范队管带等职务,他在新军中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首义,熊秉坤打响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10月22日湖南宣布独立,湘军中响应者多为张翼鹏的部属。张欣然大喜曰:“湘局可以无忧矣!”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充当革命军阵前排头兵,出任攻宁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因作战有功,1913年北京政府明令授予张翼鹏陆军少将军衔,并加中将衔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职。这一段历史,由于他的《革命秘史》散失,详情已无从可考。20世纪60代,辛亥革命老人李六如作《六十年的变迁》一书,张翼鹏亦书上留名。
1916年张翼鹏改任陕西威武将军(陆建章)行署军事科长,工作条件虽然优越,但他并不乐意此道。1948年版醴陵县志对他当时的心境有如下描述:“继游晋陕,虽历为当道迎揽倚畀,恒悒悒不自得!”他跳槽回到湖南,先后任湘南督军公署副官长、湖南都督府参谋长,1923年初两佐谭延闿主持湘政,后任驻粤湘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1923年,孙中山返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张翼鹏立即来到孙中山的身边,担任了大元帅府陆海军大本营高级参谋,听候总理左右,每有垂询,必弹竭心思,条陈己见,尤力赞按苏俄模式创设黄埔军校,打下武装北伐的根基。他亲任军校炮兵科主任,与中共党人合作共事,深受孙中山赏识,如是又委其兼任湘边宣慰使一职。1923-1924年,孙中山先后三次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给张翼鹏以指令和训令。1923年12月20日392号的训令是:
照得赣军高夙桂,此次率众来归,实属深明大义,功在国家,业经改编为中央直属第一师,归该湘军谭总司令节制指挥在案。该师官兵输诚效顺,远道驰驱,备力艰辛,宜加奖劳。着派该湘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张翼鹏为慰劳使,迅即驰往前方,对于该师官佐士兵曲意拊循,优加慰劳,以昭激劝,所需稿赏费用由大本营支发。仍将办理情形随时呈报,此令。
1926年7月9日,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打响了,国民革命军10万人分三路从广东出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张翼鹏将军在总司令部前敌总指挥部任参谋长兼第8军参谋长等中枢要职,战功赫赫。1927年北伐军攻克湖南后,张翼鹏接管湖南军政要职,先后任土地、军事厅长,代理省政府主席。同年7月赴汉口,任唐生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上将总参谋长兼平汉线运输司令。同年7月因追随唐生智将军反蒋败走日本,担任了一个时期的日本士官学校的教官。1929年1月,蒋介石“捐弃前嫌”,召唐张二人回南京军事参议院任职,唐任上将院长,张翼鹏任中将参议。1932年张升任上将副院长,1938年又被任命为院长,但他并未随南京政府迁重庆,而是长期呆在湘西办事处。1943年,他干脆告假一年,回渌口“曲江草堂”当寓公,或交朋结友,或呵笔寻诗。曾在大门上手书门联:“风尘三尺剑,天地一茅庐”,似告老隐居。1944年10月,年近70的张翼鹏应召去重庆,但尚未视事即告病逝,重庆当局拨款10万治丧,悼词中有美言曰:“将军近年供职中枢,于军务亦多献纳!”其实张翼鹏自1929年回国后,在那个“军事清谈馆”里,一呆就是15年,事实上处于“政治休眠”和边缘化状态,其社会定位不过是一位被养起来的辛亥老人而已。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