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历史人物 >> 攸县彭天益 >> 阅读

攸县彭天益

2019-10-30 10:51:4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892

文/陈安国                                                     

    彭天益是攸县莲塘坳镇阳升观人。北宋元符(1098—1100)科进士,任武奇尉,后迁太学博士。宋徽宗即位后,彭天益受到重视。一日上朝,徽宗皇帝询问彭天益的家乡攸县风土如何,才思敏捷的彭天益立刻回答道:“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金桔玉版笋,银杏水晶葱。更有十万户,俱称是故家。”宋徽宗听了,非常高兴,说:如此好地方,我该去看看。全诗雅俗共赏,描绘了故乡攸县物阜人彦、风景秀丽之景象。此诗流传久远,成为推介攸县的第一张名片。
敢于直言的谏臣
  北宋末年,内忧外患。徽宗皇帝有意修熙丰政事,起用蔡京为相。蔡京由放逐大臣被重新起用后,常常暗中假托“绍述”名义,掌控大权,钳制天子。蔡京采用冯澥、钱谲的建议,废元佑皇后,罢去科举法,堵塞言路;大兴花石纲之役,造成天怨人怒。此时,身为太学博士的彭天益深为忧虑,力图匡补时弊,向皇帝进言,请求罢免蔡京的相位。因此得罪了权奸蔡京,被外调为湖广提举。
  大观初年 ,彭天益密封奏事,再次向皇帝力言蔡京等擅权误国的严重后果,希望皇帝疏远蔡京,另用贤相,其奏仍未被皇帝采纳。彭天益知道自己身微言轻,事不可为,在50岁那年,他辞官还乡,回到了攸县麒麟山(司空山)。就像当年位处司空官位的张岊,因不满东昏侯宝卷昏暴天道,挂冠请休,将全家带到此地,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一样,彭天益也走向了这条隐居之路。
传播文化的乡贤
  彭天益回到家乡后,设馆授徒,教授弟子读诗书,写诗文,传播文化。司空山因张岊创办书院,后升天异事,曾得到唐玄宗、唐僖宗两个帝王的御赐。但自唐末以后,战乱频仍,朱阳观年久失修,几近颓毁。彭天益想到自己曾经在朝廷时与皇帝的关系,就将张岊异事和朱阳观的图谱,向徽宗皇帝写了奏章。徽宗皇帝想到彭天益昔日曾向自己介绍他故乡攸县美景的情形,遂应承了彭天益的请求。宋政和三年(1113)春三月,徽宗皇帝“览图籍,异其事,惜其迹废”,命中奉大夫湖南路转使副使程元佐来攸县督修朱阳观。程元佐命秉蒙郎崔援总其役,由攸县县令古康国管后勤,供百物工徒之需。凡所费用,一切都由皇朝供给。政和四年(1114)正月,程元佐亲临攸县,特意来到司空山拜见了彭天益。彭天益深感皇恩浩荡,更大力赞赏程元佐的躬身亲为,夸赞:“惟程公忠诚,克宣上德,以既厥事,然则民之所庆,祚之所假至矣。岂特是邑而已哉!”并陪同程元佐参观了麒麟山周边的风景名胜,还向程元佐提出了修复朱阳观的具体建议。
  修复工程从3月中旬开始,至9月29日竣工。观宇修葺后,“于是诏观名阳升,封司空为大素真人。” 从此“阳升观”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开了。“观功成,公卜日集道士,依仙科而赞扬者七昼夜,行蘸礼,上祝天子万岁,用展臣下归美报上之诚。”程元佐监管了阳升观修复建设的全过程,并写下了《阳升观记》。
  彭天益“恭维圣天子以清净无为在宥天下,神罔怨恫,民用仁寿。”加入了朱阳观的修复建设工作。并将修建过程中目睹的奇闻趣事写进了《重修阳升观三奇石碑记》。
才华横溢的诗人
  彭天益才华横溢,写下了很多诗歌文章,结集成《瑞麟集》,可惜此集已佚失。同治版《攸县志》辑录了彭天益的两首诗《游司空山》《过大别山闻子规》和一篇文章《重修阳升观三奇石碑记》。笔者在莲塘坳南水彭氏八修《族谱》卷八中看到了另外的十几首诗,除同治版《攸县志》所存的两首外,另有《山居咏梅五首》《过大别山》《司空山修行二律》和《赞张司空二律》等。
  这些诗不仅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底蕴,更富有精湛的艺术匠心。
  其一、写景状物喻世事。彭天益写过两首关于大别山的诗,一首是《过大别山闻子规》:“后夜如杳冥,游人何处听。花残斑竹庙,两歇岘山亭。树罅月初落,窗间酒正醒。众禽方在梦,谁念劳尔神。” 这首诗写的是大别山的夜景,标题言“闻子规”,可全篇无一字正面写“子规”。其以静衬动,以“众禽方在梦”来反衬子规鸟的“劳神”,构思十分高妙。这首诗寓意深邃,寄托着彭天益向皇帝力言蔡京奸权误国而“劳尔神”的情怀。诗中的“众禽方在梦”,正是影射着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残酷现实。诗歌看上去似乎是写景状物,实际上是讽喻世事,寄托着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忧虑。
  其二、托物言志抒真情。彭天益在《司空山修行二律(一)》诗中写道:“山中别后一壶天,铜铁摩挲不记年。野性每留浓雾润,幽情长伴白云眠。篯铿扶杖云烟里,铁笛梅花落照边。莫道荣华草芥浅,不如葵藿菜根甜。”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家乡司空山的“修行”生活。首联写他在饮酒、读书、写作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颔联抓住了 “浓雾”滋润,“白云”长眠等典型景色,将“野性”与“幽情”寄寓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颈联借用了“篯铿”(彭祖)“铁笛”(张元)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尾联直抒胸臆,看破红尘,说“荣华”富贵的生活还“不如葵藿菜根甜”。
  再看其《司空山修行二律(二)》一诗:“怡养从来九转丹,玄机路透事无难。紫袍金带心何在?缘酒黄花我自欢。云雾洞中卿相卧,乾坤门户子孙关。洞庭风波层层恶,且下云帆倚岸看。”这首诗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紫袍金带”与眼下的“缘酒黄花”相对比,将“云雾洞中卿相”与“乾坤门户子孙”相对比,将“风波恶”与“倚岸看”形成对比,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与忧伤。透过全诗,我们可以窥见彭天益虽然隐居司空山,可心中壮志未酬的郁闷和昔日朝廷“紫袍金带”的繁华生活依然萦绕在心头。“云雾洞中卿相卧,乾坤门户子孙关。”道出了古往今来“英俊沉下僚”的悲剧。而“洞庭风波层层恶”隐喻着仕途的政治风险,一腔忧患热血似乎要喷薄而出。“且下云帆倚岸看”似乎又有一种远离“风波”的庆幸。
  另外,彭天益还写有《山居咏梅五首》,五首诗都以梅花寄托其心志。如:“瘦石倚根根自坚,清癯相对可忘年。山中宰相陶宏景,驴背诗人孟浩然。簾卷清香风满园,窗含树影月当天。几回拟入罗浮国,纸帐深情梦里禅。”诗中以梅花“根自坚”暗示自己的刚正不阿。引用“陶宏景”与“孟浩然”两个隐士以自喻,表明心迹。可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情”又岂能全都舍弃?这种“深情”应该说就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三、叙事写人寓理趣。司空山是攸县的名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文。在诸多咏吟司空山的诗歌中,彭天益的《游司空山》属于上乘之作,全诗曰:“扶筇疑是出天台,云锁岩扃次第开。未得路通游柴府,且随溪转上丹台。藤萝映带皆天设,山水潆洄总地裁。历历仙家遗旧迹,清奇端不让蓬莱。”
  全诗以动写静,移步换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别有情趣,在众多描写司空山的诗中别具一格。此诗被清朝文献学家邓显鹤选入他主编的《沅湘耆旧集》。
  彭天益隐居司空山,与张岊有相同的政治遭遇,他写有《赞张司空二律》,诗云:“西土多成佛,南云独隐仙。修真存石屋,插剑涌池泉。丹就身应举,功成月正圆。未因癞甕酒,一饮便升天。”此五言律诗,首联以“西土”之“多佛”与“南云”“独隐仙”对比,叙述了东西方宗教的不同。张岊在麒麟山修道,创立书院教化乡民,采药炼丹救死扶伤,都是修炼“道德”。这也正是彭天益所景仰的。彭天益抓住“石屋”“剑池”这两处遗址,引发怀想,并将张岊全家升天的神话故事演绎出来,以“丹就”“功成”和“身举”“月圆”相对应,暗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哲理。
朱熹夸赞的“先生”
  因史料缺乏,彭天益的生卒时间和在朝廷任职期间的政绩已不可考。不过,从宋朝大儒朱熹写给彭天益的悼念之诗来看,彭天益在当时还是非常有影响。
  宋乾道二年(1167),著名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从福建崇安来长沙,与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的理学家张栻探讨伦理学。宋、张踏雪同游南岳,在南岳方广寺听说敢以直言闻名的太学博士彭天益不久前病逝后,朱熹立即写下追悼诗。诗云:
  先生高节抗浮云,自是长平好子孙。朝代勋名垂竹帛,清风明月对琴樽。
  传家谱在遗芳远,积庆堂高德泽存。赤石孤坟荒落日,为君洒酒赋招魂。
  诗的首联用“抗浮云”赞扬了彭天益坚守正道的人格气节。第二句“长平好子孙”是言彭天益的始祖是源于汉朝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他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颔联先从彭氏世世代代都以“勋名”青史留名赞扬家道渊源说起,再以“清风明月”反衬彭天益的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颈联则从家谱“遗芳”和“积庆堂”承荫“德泽”两个方面褒赞了彭天益的高风亮节对家族后世的影响。尾联以写实的笔调,通过具体的“赤石孤坟”与“荒落日”之哀景,衬托 “洒酒赋招魂”的哀情,抒发了一代大儒朱熹对彭天益的敬仰之情。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6-09-08 21:14:02
2016-09-08 21:13:02
2011-04-21 23:31:41
2011-04-21 23:31:02
2011-04-21 23:30:18
2013-05-10 18:04:09
2013-05-10 18:02:41
2013-05-10 18:01:5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