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历史人物 >> 范成大与刘克庄的渌水情怀 >> 阅读

范成大与刘克庄的渌水情怀

2011-04-21 23:31:0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295

丁水生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又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号称南宋诗坛“中兴四大家”。其作品题材广泛,以爱国诗和田园诗成就最为突出。

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接受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的任命,从江西走驿道入醴陵,写下《过醴陵驿》诗一首。范有笔记体著作《骖鸾录》详载其行程:“闰正月二十九日发萍乡,宿里田驿。卅日宿潭州醴陵县。数日行江西道中,林薄蔽塞,溪径欹侧。比登一小岭,忽出山,豁然弥望,平芜苍然,别是一境。出陆,盖已是湖南界矣!县前渌水桥下小江,本名漉水。比年新作桥,改今名。江色黛绿可爱,流而汇于潇湘。驿室最雄胜。”这段文字准确交代了渌江最初建桥的信息(时为浮桥),以及行近潇湘,风光豁然平芜别是一景的惊喜,特别是点明渌水本名漉水,江色“黛绿可爱”。既反映了诗人观察的细致,也是今天我们了解古代醴陵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这首诗题中“过”又作“咏”,全诗如下:

渌水桥边县,门前柳已贵。

人稀山木寿,土瘦水泉香。

乍脱泥中滑,还嗟堠子长。

槠州何日到,鼓入沧浪。

早春二月,柳泛黄。从江西一程走来,人烟稀少古木参天,瘦山硬水唯有泉香。现在终于来到潇湘地面了,春雨泥泞的黄土滑路总算走到了头。但向驿站一打听,到槠州(即今株洲)还远着呢,真想此刻就能张帆鼓浪船入湘江!诗中“堠子”就是古驿道上的计程碑。短短八句诗,景物和心境移换流走自然,范成大不愧是摹写田园风光的高手。他还作有《过醴陵初见山花》七言诗一首,可和上面这首诗对照鉴赏:

三月晴泥尚没靴,

几时风雨过年华。

湘东二月春才到,

恰有山樱一树花。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是“江西诗派”的大作家,也是南宋后期独树一帜的重要词人。学诗初受“江西四灵”影响较大,后崇陆游,著有《后村大全集》196卷行世。其中一首《过醴陵》摹写宋时醴陵城颇有韵致:

县廓依稀隔渡头,

解鞍来倚店家楼。

已攀丹桂吟招隐,

因看梅花赋远游。

市上俚音皆楚语,

桥边碧色是湘流。

直南乡国三千里,

目断羁魂起暮愁。

刘克庄早年曾因写《落梅》一诗得罪执政,被诬为“讪谤”废置10年。宋理宗淳佑初(1241),因皇帝赏识其“文名久著”才召还朝廷,赠以同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因党争激烈,屡次为官都不久于位。这一首《过醴陵》,大约写在他正外游召回时。诗中所谓“招隐、远游”,正透露出诗人失意隐遁、悠游避世的苦闷,与他被废置削籍愤怒不平的心情是一体的。但却化感愤为轻淡,出之以“已攀丹桂”和“因看梅花”二语,颇有几分嘲谑,令人联想起唐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诗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就在这淡淡的怅惘中,诗人对古代醴陵城的描写,至今仍值得我们称道。

在诗人笔下,正是暮色苍茫时分,隔着渡口,醴陵县城在河那边已依稀在望了。诗人牵马走过板桥,只见县衙前的酒楼上酒旗高扬,从店里跑出几个热情的店伙,七手八脚帮着解鞍卸置行李,嘴里不停地打招呼张罗着,和街市来来往往的行人,操着同一种浓浓乡土味的楚语。呀!这不是到了屈原夫子的家乡楚国么?这桥下清亮的渌水,就联结、汇合着潇湘碧流呀!可是,它离我的闽南家乡还有几千里呢!一缕乡愁,终于在这时淡淡涌上诗人心头……

这是一幅成功的白描图画,作者把关山远隔的羁旅乡愁,和旷达洒脱留意风光的描写浑然相融,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珍贵的“醴陵历史特写”。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9-10-30 10:51:42
2014-02-14 09:51:02
2012-02-02 14:01:43
2014-02-14 09:50:14
2014-02-14 09:44:12
2012-02-02 14:00:53
2013-11-23 20:48:31
2012-02-02 13:59:26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