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清贫
我的家乡有一条江,叫兰溪。兰溪发源于罗霄山脉的柑子山,它一路穿峡裂谷,绕树伴田,逶迤几十里注入酒仙湖。酒仙湖因此而美丽、灵动。兰溪的魅力和神奇并不是只孕育了一个酒仙湖,它以超越想象的力量把负氧离子丰富的桃源谷景区、鬼斧神工的仙人桥奇观、神奇幽深的大江源峡谷、人文深厚的兰村盆地和酒仙湖串联在一起——在兰溪上形成一颗颗硕大的珍珠,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兰村盆地是一块肥沃的山区腹地,四面高山环绕,峰峦起伏,林泉互为交集,植被丰富,禽兽出没,鸟语花香,中间一垅农田,民居点缀其间,春天花团锦簇,夏季浓绿遍地,秋色一片金黄,严冬银装素裹,好一派田园风光。兰溪自东方山间独来向西边山谷奔流而去,为了便于灌溉,在兰村盆地自作主张穿垅而过,把兰村垅田一分为二,村民隔江而居,垅不大,举头之际炊烟之状相见,回首之时鸡犬之声相闻。一江之隔,沟通的是桥。在晓曙村辖区不到两里的兰溪上建有七座桥。有古老的石拱桥,透着岁月的沧桑;有现代化的水泥平板桥,呈现出大气和精湛。其中独领风骚的还要算顺心桥。
顺心桥在攸县黄丰桥镇晓曙村,建于民国壬戌年(1922年),长20米,宽5米,三拱,麻石筑砌。麻石取于当地的麻石坡,雇佣石匠加工成方整条石,严丝合缝。江心两座桥墩上首辟分水艏,俨然是舰头在劈波斩浪——洪水来时可减轻桥墩的阻力。顺心桥设计精巧,质量上乘,如今已近百年了,还能承受40吨汽车的重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多少个日出日落,多少个月圆月缺,顺心桥静静地伫立在兰溪上,看两岸的风生水起,观人间的世态炎凉。
顺心桥值得一提的是私人捐建,他的建造者,是当地一个叫潘观金的人。他并没有借助于外力,完全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建成的。以现在的市值来衡量的话,没有百万元之巨的资金是难以为继的,可潘观金硬是做到了,令人叹服。潘观金并不是巨商大贾,只不过是乡村一个发迹过的布商而已。他赚的钱其实并不多,但他没有用于建造高楼大瓦屋,没有添置租田和山场,而是全部花在了顺心桥上。潘观金为什么不惜散尽家财这么做呢?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年代久远,他真实的想法已无从知晓,是个谜了。通过他的后代了解到,他读过书,有向善的思想。向善之德古已有之,但能倾全部家产而为的没有几个。潘观金能为之,这就是潘观金异于常人之处。顺心桥对潘观金而言是一生的荣耀,对乡民而言是千秋功德,那子孙后代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在潘观金的心里也许没想这么多,但他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的儒家思想。前几年,有人要推倒顺心桥重建一座新桥,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潘姓子孙就是不答应,联合起来保护它。这说明潘姓子孙对潘观金的善举还是持赞成态度的。说真的,拆了也可惜,这可是难得的向善的活教材啊!是古迹。多少人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湮灭,因为顺心桥的存在,我们今天还知道潘观金。潘观金的事迹不能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忘,特别是在当今充满铜臭的时代,更应该提倡潘观金精神。潘观金人早已作古了,但他建造的顺心桥还在,每天人来人往,小车、摩托穿梭;也有闲庭信步者,在桥头看字,看得认认真真,勾起尘封的历史。
潘观金生于1875年,家境并不富裕,年轻时读过私塾,成年后以打工度日,常遭强人欺凌,在转司陂作水时胡八爷以粪勺击其脸,留下额前一疤痕。尔后,在飞龙山担脚炭,矿上老板耍秤搞名堂,剥削做工,潘观金晓之以理不起作用,气愤之下,折断了秤杆,声色俱厉地告诉老板:我再也不来求你了。潘观金借钱起本做起了布生意,先是走村穿户贩布买,后来,办起了织布坊。那时,横跨兰溪的只有木板桥,洪水来了,木桥随水而走,一年换了几次,还得淌水过,于是,潘观金想起了修桥。潘观金修桥时,人们才知道他有钱,惊叹之余,还不相信是他凭本事赚来的,说他家来油了,传得神乎其神。潘观金也不争辩。桥成之后,思来想去取名顺心以明志。
岁月沧桑,日月轮回。有多少人在桥上来来回回地走过,已无法统计。人只知道过桥,行色匆匆,桥的故事又有几人知道?有一天,从县城开来一辆汽车,下来三个人,围着拱桥转来转去的寻碑记,说是了解桥的年代,尘封中的顺心桥才让人关注起来,潘观金的善举才在老人的口里重新提起。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