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史海钩沉 >> 李泌在攸县的史料发现 >> 阅读

李泌在攸县的史料发现

2017-07-11 17:23:58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731

文/陈安国
  唐朝大臣李泌在攸县隐居过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可是攸县几部旧县志——乾隆版《攸县志》、同治版《攸县志》和1817—1949版《攸县志》的“隐逸”栏目中都没有任何记载,这曾经一度让人纳闷,成为一件文史上的憾事。
  近期,笔者在查阅元朝冯子振的作品时,翻阅了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元文》,发现有一篇元人刘将孙(1257-?)撰写的《攸州兰溪邺侯祠记》,上面记载道:“唐贞元丞相邺侯郡李公泌,字长源。少以奇童被明皇赏遇,肃宗以为宾友,代宗以为保师。晚相德宗,当猜疑之世,荣名终始,过于陆宣公。其平生山林之愿多于钟鼎,以白衣山人侍军国,非其志也。中栖衡岳,能知懒残,而懒残亦许以十年宰相。当其隐约湘中,彼乎此乎,衡阳南北,往往有其迹焉。以是古攸兰溪之西北为龙隐山,泉石清越,地志载邺侯尝筑室读书于此。代迁迹熄,僧寺履之。兰溪之姜为著姓,则敬好修景行,每怀清风而遡逸乡。会吴兴陈无逸教兹州,暇日径行,以言感,则敬会其心。故址既局于势不可得,则于西麓创龙隐精舍祠之。是公隐于是山也,其犹龙耶?于是大德之戊申(1308)也。爰自叙其始末,请为精舍记,曰:‘晦庵归来馆意也。使邺侯遗迹如陶公醉石,惟斯文之以也。’予既载其伻图,然为邺侯言,而古今人才相业,窃有感于予衷者,亦不得不语于此也。……予尝论留侯于汉,二荀于曹,邺侯于唐,皆以才智致辅佐,而就睡之辞不待于香案之前者,贤于文若之颠沛;黄台瓜辞之诵,延英抚背之涕,有不待于商山之狡狯。邺侯之所立,岂不明白奇伟也哉!而世犹以好神仙少之,不其过矣乎?夫身谋非世患也。呜呼,皋、夔当日读何书之语,无不以斯言为然。虽然,书有善用不善用。孰不读书?而书之误人,人之误世者,多矣。邺侯,善用者也。予以斯言记斯祠,邺侯有灵,其不以予稍知其解乎哉!而世道概可感矣。则敬笃学尚雅,是役也,为所为而兴于善。其风流志操,可传也已。”(见《全元文》卷627页)
  李泌(722-789),河南登封人。自幼以“奇童”得唐玄宗赏识,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辅佐朝政35年,四帝同宠,两帝师友,两交太子,两就相位。可又四次归隐,五次离京,风云政治舞台数十载,人称“神仙宰相”,受封邺县侯。《新唐书•李泌传》记载:“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人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李泌坚决要以白衣人的身份为国效力的目的,是为了向皇帝身边的当权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
  据史书记载,李泌“尤工于诗”(《旧唐书•李泌传》),所写诗文很多,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明心论》《养和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感遇诗》等等,《旧唐书•李泌传》说他“有文集二十卷”。李泌与诗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著名诗人顾况就曾拜李泌为师:“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除文学创作外,李泌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玄宗曾召他进宫进授《老子》,晚年又参修国史。
  李泌是南岳第一个钦赐的隐士,唐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衡岳寺旁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端居室”是中国最早的私人图书馆,也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书院之一。“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韩愈),可见其藏书之多。757年,李泌在南岳衡山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隐居生活。先礼张太虚道长学黄老辟谷术,又与懒残和尚(明瓒禅师)研习佛理,著有《养和篇》《明心论》等文集十二卷,今南岳福严寺右侧石壁上尚留有其“极高明”石刻。其子李繁在南岳庙左侧今南岳区旅游局办公楼建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道家、佛家所共同称颂。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哲学,为宋代湖湘学派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攸州兰溪邺侯祠记》的作者刘将孙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系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之子。因为其父亲辰翁号须溪先生,世人称他为小须。曾官临汀书院山长,延平教授。著有《养吾斋集》32卷。《全元文》中还有刘将孙为攸县人李君照叔而作的文章,叫《晚香堂记》,记述了攸县东乡李氏修建晚香堂的经过。这说明刘将孙与攸县人的交往较多。
  《攸州兰溪邺侯祠记》作于元大德戊申年,即1308年。刘将孙应时任攸州教授的陈无逸(即陈祖康,吴兴人。同治版《攸县志》874页载有其《凤山书院记》)之邀请而作。“会吴兴陈无逸教兹州”,攸县在元朝时设过州,这与刘将孙所述完全吻合。根据同治版《攸县志》记载,陈无逸在担任攸州教授期间,还担任过凤山书院山长。陈无逸邀请刘将孙来攸县讲学,刘将孙与陈无逸志趣相投,文气相通,相交中,得知唐朝大臣李泌在攸县龙隐山隐居过的事迹,“以言感,则敬会其心”,于是写下了本记。这应该说是真实的记录。
  《攸州兰溪邺侯祠记》中记述唐朝李泌来到攸县兰溪(今兰村)龙隐山隐居。攸县兰溪姜姓族人在李泌隐居过的龙隐山西麓“创龙隐精舍祠之”。刘将孙并不是道听途说,他的根据是“地志载邺侯尝筑室读书于此”。这“地志”当然是指州县的地方志书。不知道刘将孙看到的是攸州的地方志书,还是与攸州相邻近州县的地方志书。既然是“筑室读书于此”,肯定不会是短时间的停留,而是隐居过较长时间。根据史书记载,李泌在湖南南岳一带生活过12年,他流寓周边地区也是很自然的事,在攸县兰溪龙隐山居住肯定有过较长时间。再联系攸县槚山蓬源仙上的寺庙内至今供奉着李泌的塑像,并刻有《中唐宰相李公邺侯行状》等史迹。可以断定,李泌确实在攸县隐居,且隐居的时间不算短。在槚山、丫江桥一带的人至今还尊奉李泌为“李公真人”,常常来蓬源仙山庙祭祀拜谒,信奉他能够禳灾降福,有求必应,祀事已逾千年而未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李泌的诸多传说。
  像李泌这样的历史名人流寓攸县,且时间不短,攸县的西乡和东乡都有遗迹,并有传说,古人也有记载,而旧《攸县志》未能记入,确属编纂者的疏忽或遗漏。
  “古攸兰溪之西北为龙隐山”,其西麓有“龙隐精舍祠”。元人刘将孙早已为我们记了下来,我们要感谢这位江西老俵。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6-09-08 21:12:21
2018-12-27 18:07:39
2016-09-08 21:06:34
2018-12-27 18:06:17
2016-09-08 21:00:14
2018-12-27 17:46:04
2018-12-27 17:42:57
2016-01-10 10:32:3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