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应生
灵龟寺地处攸县城东部的灵龟峰顶,位临攸水河旁,与白露洲隔河相望。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灵龟峰山不高,但十分奇特。其山势一峰独秀,如龟出穴,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称。
当日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我独登灵龟寺游览。拾级而上,登上顶部,已是腰酸腿痛,气喘不已。观其山顶平坦而方圆,石坚而泥黄。灵龟寺恰好罩地而立,四周并无空隙之地,唯它独蹲此峰,岌岌巍立。
山门镶金的楹联引人注目,曰:“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露洲洲边行舟舟行洲未行”。 乃明末清初攸县陈之駓撰写,保存至今,成为灵龟峰宝贵的历史遗物。
1989年,全国政协副委员长、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灵龟寺视察,亲笔题书:“灵龟寺”匾额挂于大殿,并镶刻于寺门上方,更增添了灵龟寺的光彩。
细观灵龟寺,分前后二院。后院为正殿。殿堂宽敞明亮。殿中央塑有观音菩萨神像,仁慈豁达,安祥慈爱。神像两旁塑有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依墙而立,面貌悍然,双眼圆睁,盛气凌人,望而生畏。我不敢久视,移步而离。古代塑造艺术之高,技术之精湛,令人惊叹!
殿堂内香火焚燃,烟气弥漫,佛声韵韵,木鱼咚咚,我急跪拜于地,叩首磕头,少语而净心。
殿堂前院设有回廊。回廊中央是天池。天池内日光普照,室内阳光充裕,增添了殿堂的光彩。回廊两侧是耳房。耳房内也有小佛神像的灵座,灵座下有一电视银屏轻声播放佛经音乐,甚为悦耳。有人告诉我,每月初一到十五信佛者来此烧香的人群川流不息。特别是到了观音菩萨三个生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时,更是热闹非凡,香客络绎不绝。
眼见此景,我不由得好奇,灵龟寺是何时何人主建的?为此我采访了本寺院主持僧师月莲禅师。她叙述了灵龟寺的简史,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民间故事。
相传灵龟峰山下沉睡着一只神龟,它常常晃动身躯,暴喷洪液,致使攸河连年洪水泛滥,沿河农田淹没,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四处逃难。当年观音菩萨化变凡人视察乡情,发现此处灾难深重,她用法镜一照,方知此山下隐藏一只神龟作祟而引起洪水泛滥。当晚她送一梦于邑绅刘伯相,要他在灵龟峰山上建一寺庙镇住神龟作祟,确保一方平安。刘伯相梦醒后,乃多方求资筹款建筑了灵龟寺,取名为“元帝祠”。此时是明朝中期,可知灵龟寺始建于明朝中期。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县衙牢史张镗出家为僧。他夥同地方绅士出资改建寺院,改“元帝祠”为“张镗庵”。事后攸学谕杨世桂偕县学训导殿尚质、卡尧、封庠生等人游览灵龟寺提议改“张镗庵”为“灵龟寺”,灵龟寺由此而得名,直至今日。
灵龟寺历时五百多年,经历风雨苍桑,兴衰交替的变化。如今旧貌变新颜,成为攸县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景点。
近几年在市、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各企业主与各单位大力的捐资下,灵龟寺的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不仅绿化了寺院的内外环境,还新建了两座殿宇:“如来殿”和“天王殿”。
跨越山门牌坊就是“天王殿”。殿宇宽大,檐梁红绿相间,异显光彩,殿宇檐坊八角腾飞,如仙鹤展翅翱翔,气势宏伟而俊俏。殿堂塑有炎帝陵神像,威严可敬。殿堂门前是拜佛坪。拜佛坪的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矗立于拜佛坪的两侧。殿宇两侧是宽阔的人行道。沿左边的人行道下坡行五十米就是“如来殿”。“如来殿“是佛教者的主要活动场所,佛教者经常在殿堂内诵经念佛,攸县佛教协会也立于此。从殿堂往下践行数十层阶梯,就是新开的水塘。池塘尾端是休闲广场,有石凳、石椅让游人小憩。此地临近攸水河旁,也是灵龟峰的山脚。两旁山峰高耸,古树参天,杂木丛生,处处绿荫如云,翠绿可爱,进入此地阴凉而宁静,我不由地想起古诗人常建写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经退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