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史海钩沉 >> 老莱子墓为何在株洲 >> 阅读

老莱子墓为何在株洲

2014-08-10 09:22:15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921

文/鲁新民


2013年秋,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彭水明先生邀我一同考察株洲仙庾岭。它位于城郊宋家桥附近,系株洲车辆厂周边的名山。山上有信奉道教的仙庾庙,始建唐代,供奉“仙女娘娘”。跟随善男信女的脚步,瞻仰过庙堂“慈沾黎庶、惠及苍生”的圣像后,我停留在庭院,被一块古色古香的碑刻所吸引。该碑祁阳石质,俗称“莱子捐碑”。
该碑刊刻于清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记叙同治九年老莱子墓焚毁后捐款修复情况及老莱子墓由来。此碑长 1130mm,宽400mm,厚60mm。碑题“莱子捐碑”4个大字阳刻,颇具颜体风范;正文小楷阴刻,约373字。(见图1)
碑文前言“老莱子,楚人也,殁葬此地。乾隆间,向湘邨等捐石修墓。嘉庆初,宾南生等重修。竖墓表,置田业,建墓庐。同治九年被火焚毁,宾牧村等再劝重修。”(标点为作者所加)其后,有36名代表个人或族祠的人名和捐款数额。
20世纪80年代,据株洲文物工作者的调查考证:老莱子墓原位于株洲市荷塘区余家塅余家祠(现株洲车辆厂内)。座南朝北,圆形墓周,周长4.1米,中嵌祁阳石墓碑,中刻“古孝子老莱子墓”,側刻“清乾隆壬子年三月”(公元1792年即乾隆57年)。墓前有石华表一对。墓地面积达190平方米。距墓约1000米处,有古孝子祠,坐落于杉坡里,是一栋民居形式的土木结构房,面积300平方米。门额书“古老莱子祠”,左右有对联“灵钟楚国;迹继蒙山”。今天我们看到的“莱子捐碑”,当年就嵌于祠左壁中。
1951年,株洲从原湘潭县撤镇建市,开始了共和国工业新城的建设,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说。1958年,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职工6400余人,年产5000车辆的株洲车辆厂开始兴建。它的厂址就在株洲宋家桥,即当年的余家塅、杉坡里和良图塅辖地。无可奈何,老莱子墓被毁了。
居住株洲车辆厂生活区的许盛梅先生,已到耄耋之年。据他的回忆:1955年他在市城建局规划科工作,参与了株洲第一个五年城市规划工作,曾经到过老莱子墓,见证过老莱子墓的原貌和销毁。拨乱反正后,许盛梅先生通过各种途径多次呼吁重建老莱子墓。
40年后,仅存的“莱子捐碑”终于重现。1999年,荷塘区政协机关干部经过几个月的查访,当作 “四旧”而流落民间,腰身已经折断的石碑,在宋家桥杉坡里一袁姓村民的屋后找到。袁将其献于政府,至今保存于仙庾庙内。古墓虽去,捐碑犹存。这块饱经历史沧桑的捐碑,为解老莱子的隐迹之迷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楚国人,出生于康王时期,卒于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在与孔子对话中,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属“言道家之用”,虽然谋求的不是治国之道,但仍有一定关注社会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老莱子的《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道教出现后,其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莱子(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其《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千余种,是被翻译最多的中国书籍之一。
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元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乱世,他携妻子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弃去茅舍,渡过长江,至江陵江南地区栖身,过着“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的隐居生活。
老莱子生平中,有晚年曾隐居江陵蒙山,为避楚王相邀,携眷南迁并殒于江南一说。而株洲确认的老莱子墓,时代久远,流传有序,为老莱子的最后归宿提供了有力佐证。从而回答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老子完成《道德经》五千言后“而去,莫知其所终”的疑惑。
史说老莱子隐居蒙山。而“蒙山”,全国有6处。即山东省临沂市蒙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山西省太原市晋源蒙山、江西省新余蒙山、湖北荆门蒙山(象山)、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这六处蒙山似乎都与老莱子“沾亲带故”,但大都实质内容不多,有点牵强附会。
老莱子真正隐居的蒙山应是湖北荆门蒙山(象山)。它是6处蒙山中老莱子遗迹最多的,其地理位置距楚都郢城仅一百余里,故荆门蒙山最合史料记载,亦合“楚王至门迎之”之理。《荆门州志》载:“周老莱子,性至孝,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葅芰为食,垦山播种。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于江南而止。”
荆门过去又称之湖北江陵。其象山古称蒙山。存有老莱子隐居时的“老莱山庄”“孝隐亭”等诸多遗迹、遗碑及民间传说;1993年,在荆门市郭店村战国楚墓(原楚国都城纪郢近郊)中发现了世存最早的竹简本《老子》,还有古文献中“老莱子言说”及“斑衣娱亲”“孔子拜访”“不朝楚王”等民间故事,都佐证了老莱子(老子)曾在荆门地区活动并发生过深刻影响。
而株洲老莱子墓的发现和确认,进一步论证了老莱子隐居江陵蒙山的合情合理。
老莱子晚年离开蒙山后“遂去。至于江南而止……”。这个“江南”到底是何方呢?当然,它不会是被后来文人美化了的南京至苏州一带的核心区域。那里太远,早年的楚国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以湖北荆州大地和湖南的北部为中心。古人广义上的江南含湖南的湘中湘北。从江陵南渡长江便是江南。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就是发生在长沙的事。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老莱子应是从江陵蒙山南移,穿过水网密布的松滋、监利和公安一带的江汉平原,过长江后进入湖南常德地区,经洞庭湖朔湘江而上。最后隐居在距湘江河边约20余华里的株洲良图塅。
其一,有据可查。株洲荷塘区宋家桥原属湘潭县。《湘潭县志》载:“周老莱子墓在县境良图塅老莱子园。”世人所见之“莱子捐碑”也有“老莱子,楚人也,殁葬此地。”的记载。据现代地名调查,良图塅与余家塅余家祠都是株洲荷塘区宋家桥区域同一丘陵中的小平原,因一条三五米宽的宋家河流淌塅中,故河流南为良图塅和余家塅。据此,老莱子既然殁葬此地,当然生前隐居此乡。
据地域文化专家、湖北荆门市政协委员、东保区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李勋明先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认定:“老莱子避居蒙山后迁徙南方,后不知其隐居何处,葬于何方?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均昭示寻找老莱子故居及墓庐。直至清康熙年间,长沙府在今株洲良图塅发现一石碑,经识篆者辨别为老莱子墓碑。乾隆四十六年,湘潭知县白瞡自一凌姓百姓手中赎回老莱子园,重修老莱子墓,并立“古孝子老莱子墓”石碑,距墓约1公里处建“莱子祠”,门联书“灵钟楚国,业继蒙山。”祠左嵌清同治十三年所立“莱子捐碑”,记载着历代民众捐资修墓情况。”湖北李勋明先生的调查,与株洲方面的走访相符。
其二,株洲发现老莱子同期楚墓多处。解放初期,株洲先后发现两处春秋楚国墓葬群。并由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进行了调查清理。1955年5月在株洲城市中心区的洋屋岭发现10座楚墓。出土鼎、罐、铜镜和料璧等物,墓葬形式和随葬物品与长沙春秋战国墓相同,都属楚文化系统。洋屋岭当年是株洲市粮食局和大米厂的基建地盘,距湘江和株洲火车站均不到500米。距老莱子墓约10公里。1957年,湖南省博物馆在株洲湘江边的三门镇清理了8座楚墓。出土文物和墓葬特点与株洲洋屋岭楚墓和长沙楚墓风格一致。这说明,春秋时,株洲并非荒蛮之地,同时代的老莱子墓葬株洲可信。老莱子墓的流传真实可靠。
其三,新余而来不可取。有学者认为:老莱子晚年应隐居江西省新余蒙山。新余距株洲不远,翻过罗霄山脉即可。这样与株洲所发现的老莱子墓遥相呼应顺理成章。(1)因明初学者梁寅曾考证,鲁国拥有“龟蒙”(蒙山的最高峰),在“东海之地”;周朝末年,鲁国被楚国吞并,原属鲁国的“龟蒙”归楚国管辖;因此梁寅结论:当时南北两个蒙山都归楚国管辖,故老莱子隐居的蒙山,可能是“东海之地”的“龟蒙”,也可能是南部新余蒙山。可见梁寅也难为定论。(2)罗霄山脉山高险阻,江西新余没有通往湘东株洲便捷的陆路水路,老莱子无法迁徙。(3)老莱子隐居不会舍近求远。若真从新余蒙山而来。沿途有多处山高林密之地可以隐居,何必远赴株洲丘陵之地呢?(4)史料多处记载老莱子再次隐居“至于江南而止”。而新余蒙山理属江南,总不该是老莱子江南迁徙江南吧。所以,老莱子隐居株洲不是新余蒙山而来。
其四,迁徙江南应有船。老莱子迁徙江南隐居,其交通工具是什么?是步行吗?不是,那太慢,目标易发现,达不到外出隐居的要求。为躲避楚王的邀请,他必须远离隐居多年的蒙山。从蒙山启程去江南,长途跋涉,唯船也。
老莱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其船运已十分成熟。从考古看,河姆渡遗址已经出土船桨。至春秋楚国,用舟楫的历史已达数千年。屈原在《楚辞》中唱道“乘舲船余上沅兮”。可见船运已经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如:速度快的小船称“轻舟、扁舟”;有棚有窗的小船称“舲船”,而南楚长沙的大船则称之为“舸”。
由此推理,老莱子离开江陵蒙山后南行走水路,坐船经江汉平原;过长江入洞庭。然后沿南北大通道湘江继续南行。在株洲入支流,到达连接宋家桥的溪流上岸。步行数里后,隐居良图塅又称余家塅的地方。
其五,株洲系最佳隐居地。老莱子为何选择株洲隐居?南渡长江后,常德澧阳平原及环洞庭湖区域紧靠楚国政治中心,显然不适隐居。江南的洞庭湖倒有几条大江大河可供前行。走沅水?那里地势险要,边民彪悍,安全无保障。湖南出土的里耶战国秦简,证实了湘西一直是军事边塞。走资水?也不妥。资水中游的有效统治直至北宋熙宁五年才以“招纳梅山蛮,赐邑名”解决问题。湖南的安化县就取“归安德化之义”;湖南的新化县以“王化之一新也”得名。而唯有湘江自古南北大通道。公元前214年,秦为对今天的两广地区征战,开凿灵渠,连接珠江水系,以“通粮道”。长沙西汉马王堆出土文物,更显现了江南的富庶与发达。此时虽距老莱子时代过去了数百年。仍可窥见湘江流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开发较早地域。
为此,老莱子的江南隐居之路只能走湘江。株洲属江南丘陵,四季分明,物华天宝。可满足老莱子“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的物资条件。同时,隐居不易发现,远行交通方便。还可通过长沙洞察天下。所以,老莱子隐居株洲良图塅是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株洲发现和确认老莱子墓,而且时代久远,古籍有载;维修有序,碑刻留存;地点清晰,全国惟一。
老莱子墓的发现和考证,其意义不可低估,株洲地方可作有理有据地重建,以促进株洲旅游业的升温和发展。实践证明:株洲炎帝文化的发扬光大,带动了株洲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单一的株洲工业城市的形象;而将老莱子人文景观和老莱子文化做大做强,必将为株洲历史文化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8-07-23 11:09:58
2015-07-11 16:36:36
2015-07-11 16:34:55
2018-01-29 22:14:27
2017-07-13 10:27:39
2017-07-13 10:25:51
2015-01-06 18:49:47
2015-01-06 18:49:12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