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特立
唱章,是以道教文化为主的一种修章建醮形式。修章,是写文表奏告天神,醮是祭神祈祷。写文表祭祀神灵祈求保佑,就称章醮,又称“大平清醮”。攸县人称大平清醮为“唱章”,意思是通过道士唱念章文,向神灵祈求平安赐福。莲塘坳地区的“唱章”活动始于梁天鉴二年,张司空得道升天之后,乡人用香柴垒成高塔,从塔顶点火往下燃烧,以香烟冲开天门,为张司空升天导行。而道士们写文奏章,加以唱念祈祷,求天神保佑地方平安。这种垒架香、修福建醮的形式,从此以阳升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由莲塘坳地区普及乃至传播攸县、茶陵、安仁等地,传承至今。
唱章全程大致如下:
一、架香
架香又叫“祭天塔”,是用含有香气的枫树木或杂以檀、柏、梓、腊等木垒成像宝塔似的天架。架高约垒33层,视树木大小,一般在11米以上,用以代表33重天。有的高12米,即3丈6尺,代表36宫。底树2根,长2米,每垒高一层,边长缩短4-7厘米,成“井”字架往上垒。垒至顶峰时,每方约33厘米左右,再在顶端铺设枯枝干柴,使整个木架呈上尖而下方的梯形宝塔。垒架香是门技术活,垒的不仅层要高,还要垒稳当,不仅不能倒,使垒者攀扶上下,不至危险。由于木材有大小,垒架层数难以算定,但一要落“黄道”(吉利数字),以“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排列,轮番计算,以层次在“礼”字或“义”字上最为吉利,即层次在9、10、17、18、25、26、33、34、41、42等为吉利层次。架香形态有壶形、伞形、笋形等。架香垒好后,道士择日进坛,装饰章坛。燃架香时,由道士念念有词,祈祷、祝愿,火从顶尖往下燃烧,熊熊大火,燃在空中,煞是壮观。
二、装建章坛
装建章坛,即将所迎的神灵依次排列。在醮坛左右面墙上,悬挂法师们带来的各种神像的彩色宫轴。在正坛左边,设一香案,立师父牌位,为敬章时,道士首先启师之所;右边立卤部官君位香案,卤部官吏即四大功曹,为年、月、日、时值班官吏,传递章奏之官。在坛场外左侧,立有一位面貌狰狞、形象高大的“朱将军”像,说是保卫醮坛的平安顺利。他的右手握着一把宝剑,左手里拿着一个能装鬼的袋子,双目突出,鼻子高耸,口吐长舌。据称他能把那些捣乱坛场的恶鬼统统装进袋子里,直至醮场法事结束。在醮坛上礼请各路神仙,一以表示对神界职司分明的神灵仙众的认同和尊敬;二以清宁两仪,沟通人神,保佑国泰民安。
醮坛大门两边张贴对联,有的文彩缤纷,联曰:稽首瑶坛,端候瑞气霭山门;净扫蓬门,静看祥光绕玉殿。也有的写得通俗易懂:章奏金阙,祈乡村清泰;词呈玉府,祷坊境平安。
大门横额文为“仗道奏章”或“国泰民安”等。每一字为一红色长方纸条,下用黄色纸剪成花纹镶边,用线横贯垂挂。在横额两边并排悬挂红黄色相间的4块长纸条,分别写着宣扬道教教义的韵语。大门内醮坛,即由纸模匠扎成一座牌坊,五彩缤纷;庄严高大。牌坊立在神像位前。上方横书“森罗万象”4个大字,顶端悬挂“章奏三天词呈玉府”8个大字的4条直幅标语。牌坊下罩着一长条桌,桌上左右分立大烛台,四方围彩布,内为乐师坐位,前为法师奏章演法、叩求神灵之位。此处俗称正坛位,亦称章坛所。牌坊左右两端也有一副对联:张老仙真一心济民圣驾亲临察凡民;王马殷赵四大神将法自弘扬护章醮。
正坛上端的横幅,悬挂写有修章设坛的宗旨。由道士用奏文形式竖写在黄色纸上,一是告诉人们修章醮的过程;二是昭告香首及各地信士捐款,将得到求清保泰植福的回报。
整个醮坛,张灯结彩,红黄诸色纷呈乐队演奏道乐,气氛热烈而浓厚。
三、荡秽洒净
开坛之前必先荡秽洒净,除去“五辛”之气,然后鸣炮、敲官金、奏大乐。道乐声中,主法道士咒五龙之法水,洗涤灰尘,重启宗师后,开场告祭,昭告天地。道士率众香首对景祈福,合志投诚。朝天唱章词,告奏九天之神,祈望诸天神保佑所主地方,不发生任何事故,善始而善终,然后以牒达九地,告厚土蕊珠地祗、冲姆元君,借地建坛场。
四、朱敕文书
所谓朱敕文书,就是用朱笔(朱红色)在行文关节处作出批示符号,因道士代表天皇施法,所以称“敕”。盖上印鉴,并作封印。凡所奏朱章,必用红纸书写封面,以示虔诚。
朱敕文书(章词、疏文、牒告)在正式开坛演法之前进行。牒,即公文、通告。牒达土府即以太极便宜司的名义将朱敕盖印的公文送达至土府。土府,即土地,人们的吃喝衣着主要来自土地,因为土地负载万物、生养万民,被人们崇拜为神。土地神是民间信奉的乡村保护神,主司本乡本土大小事务。旧时,各乡村都有土地庙,有的在村头,有的在村中,有的在野外路旁,高仅盈尺,也有高二三尺的,建制十分简陋。有的只有四片石头,三片作墙,一片作顶。现今,简陋的土地庙不多见,代之砖混结构,比较高大的福主庙。土地庙供奉的土地公公,是白发白须,和蔼慈祥的老人,常与土地婆婆比肩并坐。人们对土地神敬而不怕。民间凡是遇事,总到土地庙求助;家里有丧事,要到土地庙“报庙”的。
土地神在道教神谱中处于较低地位的小神,在章醮中,以其画像立于醮坛大门根墙或坛内低墙。但是因为他主管一方事务,保佑人们五谷丰登,家宅平安,添丁加口,六畜兴旺。所以章醮在开坛前,向土地神发出公告,暂时征用其所辖范围的土地作为醮坛,并请协助传递所有通关文书。
五、启师进表
攸县道士尊灵宝天尊为宗师,每逢章醮必设祖师香案予以拜祭。祖师香案又称师门,设在醮坛正殿之左,用一半方(东乡地区量米方器)盛米在方桌上,中插祖师像牌,左插“灵宝九师真君”牌位,右插“灵宝五师真君”牌位于其中。开坛之前,主法法师在香案前礼拜,一以不忘师恩,二以叩请宗师维护坛场,支持弟子演法,见证弟子依教奉行,马到功成。
醮坛设在宫观的,以其宫观宝殿为仙宫,所供奉的神祗为主盟。攸县的社区章醮,以迎接阳升观张司空的居多,攸县人称张司空叫“大老爷”,因以“大老爷”为主盟神。道士在章醮开坛之前,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具表申奏,由善士稽首,法师宣读表文。
六、颁社札井
社即社神,源于远古时期对土地的崇拜。土地为人类提供活动场所,土地生长的万物为人类提供丰富食物,所以人民敬畏它、崇拜它。社神,是主宰一个行政区划(社区、团坊)的之神。祭天与祭社(地)是古代两项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动,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行政区划有大小之分,所属社神有等级之别。级别高的社神,由皇帝或行政机关专祀;小的社神遍布各个角落,唐时城隍信仰盛行,小社神成为城隍神下属,以老爷相称,充任地方保护神的角色,主持一方福禄,称为福主,香火颇旺。在攸县,许多地方有社公、社母,亦是社神。因此,在醮坛仪式中,由道士率队,鸣金执旗,到附近福主庙,秉告福主老爷,取回其所管辖的社区福禄簿册,升级放至醮坛,受篆庇护。
札井即札行井泉。古代称公文、书信为札。道士持公文至井泉,以环保意识,表示对水资源的一种祈求,告诉水神,爱惜、保护水资源,保证食用安全,是天神和众菩萨的慈心善愿。
七、斋供扬幡
道教中以灶神叫“东厨司命”,最初管人间饮食。民间信仰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驻各家各户的监察官,监察一家老小的功过得失。每到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他上天向玉帝汇报该家的善恶,玉帝根据灶神的汇报,对人们施以赏罚,对积德行善的家庭予以赏财赐福;对作恶行凶的家庭给予降祸减寿。灶神长住人间,每天高坐灶台之上,对家中老小的言行,全都记在账册,到年终之时奏闻天帝。所以灶神有“天上耳目神,人间司命主”之称。民间在送灶神上天之前,举行祭祀,希望灶神“上天奏善事”,在除夕之时能“下地降吉祥”。
章醮与斋戒本是联为一体的,所以道士持榜示率香首至厨灶,设鉴斋大臣,告诉司命履行监办斋供人职责,上奏天庭,命法缘而有准;下司凡灶,使水火以无虞。以纸模绘鉴斋大臣之像,贴于灶台之上,上书“山珍海味”横幅,右挂鉴厨榜示。
营办斋供之后,主法道士向朱将军开光显像,揭示其面纱,点晴以传神;再召周帅荡涤妖氛。周帅姓周名武字文刚,身长九十二丈,赤巾、大冠、单衣,手执朱阳之节,带剑从兵三千万众,乘三五赤罴浮云,他和朱将军(名不详)被认为是正一派召役的神将。巡逻天空,专镇妖精,捉鬼神,为十方肃静,四极澄清作贡献。此后即举行扬幡挂榜仪式。
攸县人用长竹竿,挂红、青二色旗幡,竖于醮坛前,幡带长2米,红色以保佑人民消除瘟疫,调和风雨;青色使镇诬冤野鬼不在醮区多事。
八、奏章敬章
一般的太平清醮,除设置四封大章外,烧架香列入其中。有的社区章醮由私人参与敬章,称“搭章”,搭章也称小章。插入每天大章之后进行,没有安排大章的日子,整天敬小章。小章的多少无定论,有参与达60~70份的,但也有不搭私人小章的。拜大章的步骤是先奏章关,发关牒,然后再拜章呈词。奏章关时,道士在法鼓声中重启宗师、咒法水,洗涤灰尘,荡秽除凶,再至卤部案前,祭差卤部神祗呈上奏章。道士跪在正坛前,对三清天尊唱章词。唱词之后,道士行香跪拜即发关牒,宣读朱敕奏章。拜大章时,投诚香首和其他香首,在醮坛随道士行香、跪拜。大章每天只唱一柬。
私人搭章,由搭章人先填好《搭章表》,搭章表内填写搭章人姓名、家庭人口、姓名、现在住址、老香案处所(攸县人多以元时行政区划乡、里、社填写)、祈求主要事项(如祈求开车平安,须填车号;外出经商求财,须填商号处所)以及108字的文启等,再交主法道士,按柬编号次序,安排拜章时间。私人敬章程序较集体奏章程序简单,一天最多可敬10柬。但开坛、闹坛、荡秽程序不可少。
九、申谢诸神
申谢诸神,承接事意,是在章醮最后一天进行,也称唱整戏,有的地方又称唱赈斋。即赈济野鬼,让他们高兴离开,确保地方太平。
申谢诸神,是在所在拜章中的最后一柬章,俗称“尾章”。对莅临章醮诸仙呈表谢忱,设宴饯送。道士上表时唱祝词。
同时承接事意,就是主法道士将章醮期间所用奏章文表,如祈福建酬奏章、祈丰保章、保人佑物、消魔制劫、酬天谢地四封大章“言念”(道士宣读所求事项)和每日行科文字等汇总成册,加盖道法印鉴,命名为“万福攸同”,移交给章醮主任,珍藏于所在宫观,以为鉴证。道士在移交事意时,首士跪着接事意后,共贺太平清醮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