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茂生
发源于井冈山麓炎陵县枝山脑的洣水,经炎陵、茶陵、攸县、衡东四县,在衡东县洋潭附近的雷公寺注入湘江。洣水素有“小漓江”之美誉,又因流经炎帝之寝陵而被世人称为“圣水河”。据专家考证,她是一条未受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的河流,是全国两条向西流的河流之一。其水质清澈,曲折迂回,两岸群峰簇拥,沿途风光旖旎,景观丰富。水源、水能充足,落差较大,一路建有多个电站,宛如一幅神奇而美妙的山水画,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叹。
洣江有无数处水湾,这里所指的洣水湾是洣江最大的一条水湾,位于攸县春联街道巨洲社区(冷水洲)、菜花坪镇苏洲村(低洲)、茶陵县虎踞镇乔下村交界处。
从茶陵县十里黄皮洲像一条玉带飘来的洣水,流经紫英桥被一座岑岩挡住,又滔滔向东边巨田方向奔腾而去;流经巨洲社区欧家组又被一座座高耸的石山(马脑山)阻住,威力无比的洣水,冲不过威力无比的马脑山,在马脑山脚下来一个360度的大转弯,向西边低处方向冲去,形成一个“V”字形状的浩大、悠长的水湾,本地称作“龙潭湾”“转水湾”“洄水湾”。洣水西流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史海拾贝》有“洣水西流,功在巨田”之说。相传禹王治水时,原打算引洣水北去,从渌水入湘江,巨田这一带的先民怕这一片新开垦的田地变为河道,便联名奏请禹王,建议将洣水改道西去。禹王觉得北去工程量大,西去和浊江汇合直抵湘江很便捷,便亲领开河大军,将洣水来个急转弯,掉头西去。当然,这是神话传说,洣水在此西流,是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是造物主的杰作。洣水在浩大的洄水湾上下冲开两片沙渚,下片叫鲤鱼洲,上片叫御宿洲。
洣水湾紧紧地将苏洲村围住,即从苏洲村南边的坪里园组开始沿着苏洲村几个组往下流,到了龙潭湾又从北边沿着苏洲村几个组往下流,回溯到坪里园组。具体地说,就是从县办苏洲水轮泵站洣水河内的引水钢筋闸门开始,又回到泵站发电机房出水口止,绕苏洲村水路曲线长达20多公里,河床宽窄200至300米不等,使苏洲村呈一个“A”字形地貌(中间的一横是泵站新开挖的引水河道)。这就是洣水湾水域的概念。站在九女仙峰山腰间,眺望洣水湾,江水横流,湖光山色,天光云影,漫无边际,美不胜收。
洣水湾从前没有这么大。上世纪末十几条挖沙船在这里日夜挖沙,持续了十几年,使得洣水湾增加了一半的面积。从前洣水湾的风光比现在优美得多。许多景点流传的美丽传说与掌故,为洣水湾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现笔者列举若干名胜和景观如下:
【黄莲寺】位洣水之滨,距洣水湾半华里,系谭姓所管,坐西北,朝东南,明代建筑,青砖绿瓦,前后两栋,中设天井路亭,面积300平方米,用石板铺设前坪、道路。左边高坛,右边洣水环绕,有临江边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后面龙山包围,靠山似椅形。前有宋代古仙“九女寺”。
明洪武年间(1368年),朱元璋称帝掌朝,政通人和,太平盛世。封茶陵人谭悦道(1317—1387年)为御驾左卫镇将军,名声赫赫。其夫人廖氏,为支持丈夫浴血奋战,一生守有夫之寡,饱尝黄莲之苦,后立意吃斋信佛,诰封大宜人。明朝定鼎年间为纪念和了却廖婆婆斋信的心愿,以巨资在茶攸二县交界处龙潭山枣子园开基建寺,取名“黄莲寺”。
相传朱棣(成祖)篡位掌权后的永乐14年(1416年)宫内一公主患怪病,张榜寻求朝野各方名医都不能治愈。茶洲府奏本朝廷告知黄莲寺有道法显扬的和尚可治此病,皇上准奏下旨,派公差寻找到了黄莲寺。圣旨一宣,众僧皆惊,因为去皇宫献艺,福祸难料。和尚们你推我、我推你,后推给伙夫和尚。伙夫和尚接旨前往,临行老方丈附耳传经,面授机宜。公主系蟒蛇精缠身,所以魂不附体。伙夫和尚三日之内将公主病治好了,皇宫惊呼神僧下凡,皇上赐封伙夫和尚为“御僧”。
永乐15年(1417年)成祖南巡,将上年为女镇妖治病之事挂在心上,特意途经黄莲寺,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金匾。后又召僧人弘潆、弘深、弘清入朝晋见。黄莲寺在康熙33年(1694年)和乾隆13年(1748年)都进行过大修。
【御宿洲】洣水冲开的上片沙渚,呈半月状,面积约200亩,土地肥沃,喜长庄稼,风光秀丽,四面临水,地势较高。1982年夏季一场大洪水将全洲淹没,水退后,洲上漫泥足有3寸深。现住有8户农家都是漂亮楼房,房前停有小轿车,晒有鱼网。
根据虎踞镇三达村谭氏八修族谱记载:永乐15年成祖皇帝南巡,为谢黄莲寺僧人为其公主治好怪病这事,特亲临黄莲寺谢恩。因黄莲寺房子少,见洣水边一小洲风光怡人,鸟语花香,当即下令夜宿小洲。此时正值盛夏,蚊蝇四起,小洲上的一位贤惠农妇,怕贵客蚊叮虫咬,用老糠生烟驱蚊,皇上见曰:“你不必烟熏驱蚊,只需我挥扇一招,便方圆十里无蚊。”农妇称奇,忙说,“不要十里,你能保这个小洲上无蚊就可以。”皇帝曰:“就依老妇人之言,此洲无蚊。”尔后这个小洲上果然无蚊虫,盛夏之时远近的人都赶来此洲歇息。又传说:这个皇帝为民日夜操劳,一身清瘦,随他私访的臣相们劝他分担一些责任给他们,不要苦瘦了自己。帝曰:“宁可我瘦百姓肥,不可我肥百姓瘦。”这句话洣水湾周边地区家喻户晓。据传皇帝住过的房子,原来是前后两栋,两边有横屋,现存前栋,滴水不到一丈高,小窗户,流砂墙脚,柴烧青砖墙壁,1958年,被火烧过一次,1982年又被洪水淹没,所以十分破旧,户主是陈冬生。“御”旧指与皇帝有关的事情,因该洲皇帝住过,所以叫“御宿洲”。
而今的御宿洲与大片洲土连接一起了,被冲开的河床,由于洣江主河道渐渐深了,一般情况下不进水了,农业学大寨时将被冲开的河床改造成了水田;但河道旧模样仍然存在,比洲土低5米以上。
【文昌阁】建在洣水湾转水处的中心位置的马脑坳顶上。马脑坳森然雄峙,临江的一面是断壁悬崖,路从山后北面上去,山后有口长方形山塘,塘水四季清丽。楼阁建在最高处,明代风格,门朝南来的洣江,四栋三间,青砖绿瓦。供奉观音娘娘及水神菩萨。
当地人说建此阁的目的,是让观音大士的慧眼望见南来北去过洣水湾的船只,保佑船夫商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另外,楼阁位置高耸,南来的船只很远即可看见楼阁,有航标的作用,提醒船夫们要集中精力,打起精神,准备下滩即要过洣水湾了,把握船速,掌好舵把,安全驶过洣水湾。有些大的商船,装有重要物资,在进洣水湾之前,将船停靠在桥下码头边,带着钱纸香烛净酒爬上文昌阁,拜过菩萨后,站在楼阁前细致地观看水湾全貌,看清水的流速转向,心中有了底,回到船上将船驶进水湾,顺利出了水湾,过了险滩,才松上一口气。晚上文昌阁内灯火通明,船夫老远即可望见,除了月明之夜,夜间过水湾的船极少,浪急夜黑时,更无船只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陆路的发达,洣水湾没有了运输船只,文昌阁也只剩下断壁残墙。
【鲤鱼洲】也就是洣水冲开的下片沙渚,在洣水湾下方。鲤鱼洲的南面与苏州村平行,面积在1 000亩以上,北面是被冲开的河道,这个河道叫鲤鱼滩,与巨洲村平行。鲤鱼滩因常有鲤鱼斗水,故名。鲤鱼滩不能通船只,枯水季节尽是鹅卵石裸露,闪闪发光,穿鞋可通过。春夏季节,鲤鱼滩水流湍急,在雨后温和阳光之下有鲤鱼在浅滩上露出青背筋往上游斗水,在土里做事的人们,看见有鱼搁浅在滩上,拿着锄头或扁担飞奔过去,将鱼打昏;有的鱼搁溅在滩上游不动了,被活活晒死。在涨潮时,斗水的鱼路牵路,跑马似的,场面非常好看。鲤鱼洲属巨洲社区集体所有,曾在洲上办过林场,建有房子,试种过蚕桑、黄麻、柑桔等,因沙石多,水份缺,都未获得成功,现在尽长些冬茅柴草,是河鸟栖身之所。
【龙潭湾】即洣水湾的转水处,又叫洄水潭、龙潭湖。从前有股谷箩口大的冷水从潭内喷出,所以巨洲村俗称冷水洲。潭面有600亩以上面积,潭深数丈,潭水深蓝。在雷声滚滚,暴雨欲来,狂风呼啸之时,十分吓人,有惊恐万状之感。一发洪水,时而怒吼,洪峰壁立,潭内泡沫翻滚,伴着竹木柴蔸,鸡鸭猪牛羊,转来转去。有些胆大的人不顾危险,进行打捞。
湾内鱼虾丰富,长期以来,水性好、会捕捞、会撒网、会垂钓的人在此获利不少。巨洲社区侯巽元,1955年夏钓上一只华鱼70多斤,低价出售无人敢买,说华鱼是吃死人的,有晦气,吃了倒霉。从前常有鸬鹚船在潭内活动。用炸药雷管炸鱼,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恶习,这些炸鱼人虽然有些人发了财,但由于发火不注意,被炸断手脚,开肠破肚、炸掉眼珠子、睾丸,断送生命的,大有人在。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炸鱼被围网捕捞取而代之。御宿州组的陈运仔、陈运年兄弟各有小舟一条,日夜在潭内活动,乐此不疲,年收入达数万元。
龙潭湾有人说是祸水湾。历史上潭内翻船、沉船事故常有发生。驶船者稍不留神,掌舵不稳,方向错了,就有翻船的可能。1948年秋,巨洲社区谭道生,请了一个伙计用两只船装柴烧青砖建房,船过龙潭湾时,请来的这个伙计没有把好橹桨,结果到了潭中心后,一个恶浪打来,连人带砖全部翻沉潭底。谭道生见状,脸色突变,知事态严重,人命关天,他哀呼一声“我来赔(陪)你”,跃入潭内淹死。一小时后,那个伙计因水性好,在鲤鱼滩爬上了岸,但年仅50岁的谭道生却枉送一条性命。
在陆路不发达的漫长年代时,洣水湾上下游江边数十华里非常繁忙,江边经常有竹木排筏停靠,江内船只,络绎不绝,舟船走上水时扬起风帆,乘风破浪。走下水时摇橹者面向文昌阁和观音坐莲山,弓身摇橹的姿势如同朝着观音菩萨作揖装着生姜、大蒜头、苎麻、木炭、煤炭等物资的船只源源不断地开往各地。因此,洣水湾成了连接炎陵、茶陵、攸县、衡山、湘潭、长沙等地的水上交通要道。旧时常常有人到洣水湾江边看热闹,听船工的号子。
穹苍在上,放眼地肥水美的洣水湾,虽然昔日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但这片土地依旧神奇美丽且富饶。一直种粮有田,植树有山,养鱼有水,养牛有草,种菜有土。“大蒜、生姜、白芷脑”一直以来是洣水湾的三件宝。虽然,住在洣水湾周边村组的农户的房子、土地、作物时常遭受大水淹没,但勤劳与坚韧的人们视洪水之患如家常便饭,因为祖祖辈辈爱恋这方土地。他们只是期待,洣水湾能得到更好的治理,让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