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茶陵三总桥 >> 阅读

茶陵三总桥

2019-10-30 10:57:16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91
文/张冬娇                                                                                                                  

    从茶陵古城西门迎湘门出来,前面有一座桥,叫三总桥。
  宽不过6米,长不过12米,没有坡度的水泥路面,老旧沧桑的石杆石栏,如果不留心,很容易忽略这座桥。很多人来来往往于此,并不知道,眼前这座古朴的单孔石拱桥,就是明清时期老街最为热闹繁华的三总桥。它建于南宋古城展筑时期,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曾有过三元桥、三总桥、恢公桥、工农桥等名,如今仍叫三总桥。
  茶陵州志记载,南宋古城建于南宋绍定年间,东南因江为险,西北挖成壕沟——亦称护城河(便河),河深1丈5尺,宽65尺,至今在状元路西边仍可看到壕沟。护城河从南引入洣水,流经北面再汇入洣水。洣水与护城河如同一条水晶带一样环绕着州城,美丽、温暖又安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南宋古城向西扩展4里,西北仍用护城河(淀河)环绕,淀河的深度、宽度和以前的便河一样。三总桥就建在淀河上,以连通古城内外。
  三总桥最开始时叫“三元桥”,“三元”意思如同“多元”,这是一座三孔石拱桥。为什么是石桥?据说从风水来看,掘通护城河,就等于挖断了自云阳山奔放而来的龙脉,而用石桥连接,就可以不妨碍龙脉的连通。清朝时茶陵老街沿街以总计,城内为一总、二总街,出大西门外为三总街,直达七总街,全长2华里,是一条麻石铺成的古老街道。三元桥因划属三总街,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之为三总桥。
  明清时代,三总桥处在老街中心,是连通古城内外最重要的通道。《茶陵州志》“州境城铺部分墟市全图”里标示,三条驿道分别从北、西南、南三面经十三铺汇合于九总街,再经六总街直达三总桥从大西门入城至总铺。出城,则反之。三总桥上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三总桥两侧布满棚式店铺——从桥下护城河底打好木桩再搭成的木板铺,鳞次栉比,傍桥成街。店铺主要经营油货、面点及米粉、米豆腐等地方特色小吃,供行人饮食或小憩。
  往东经过三总桥,有一撇一捺形成的“八字街”(撇捺街)。一捺捺到大西门口进城;一撇撇到南面水坝口,老街人常来往于此挑水洗衣等。从水码口向东沿着护城堤经过铁牛亭可从南门文星门入城。八字街均为半面街——面朝古城墙,背倚护城河,也是用木柱在桥下竖起搭建的木架小铺房,主要经营地方特色小吃。
  往西经过三总桥,右边分出一条小巷叫高基巷,也叫交际巷。交际巷沿着护城河,呈南北走向,至洣云电影院门口处往前进入八总街,再往前通入今农林村。交际巷一边商肆林立,民居密集;一边竖木搭铺,傍河成街。小巷窄窄,石板青青,流水潺潺,杨柳依依,风景迷人,因而有人称之为“花街柳巷”。明清时代,这里商业繁华,游人如织。每到夜晚,三总桥区域灯火通明,倒映护城河中,流光溢彩,神秘浪漫,充满诗情画意。昔时,整个老街只有这里有夜间营业,改革开放后才普及全城。
  三总桥的南边约百米处,有一道与桥平行的河堤,即洣水与护城河的河界。河界长达约300米,高度与洣水上游的狮子桥持平。河对岸的瑶里人认为,江界高一寸,涨水时瑶里水淹范围就会宽一丈,因此修建河界时彼此达成协议,河界不加高,瑶里也不修河堤。历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水灾,河界、护城堤、古城墙都起到了重要的防洪作用。尤其是1929年(己巳年)农历六月发生的那次特大水灾,洪水越过河界,冲决河堤,冲垮三总桥左右两孔,沿桥搭建的木板铺子全被洪水冲走,水码口、三总街、交际巷以及八总街一带,共倒塌房屋70余栋,城中的居民全都爬在城墙上逃命。
  三总桥冲垮两孔后,联系城内外的交通要道由是中断,行人出入,只能改为船渡。两年后,县人经集议决定修复三总桥,但由于倒塌的两桥孔底座被洪水铲得太深,基脚难以搭根,无法按原貌修复桥孔。经专家勘定设计,改用条石沿中间幸存的桥孔左右砌成八字形的石堤,这样,既美观又增强了桥受水流冲击时的耐受力。于是,三孔桥变成了单孔石拱桥。其时,正值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长刘建绪率部来茶进剿红军,当他在谱牒中得知其祖先原籍茶陵时,当即捐献了一部分修桥资金。两年后,大桥竣工,茶陵人为了回敬刘建绪,因其别字为恢先,故把三总桥更名为“恢公桥”,并在桥东城墙上建了一座命名为“恢公亭”的八角飞檐的两层楼亭。1944年夏,日军侵入茶陵时,我游击队夜袭日军,为向日军示威,一把火将恢公亭烧毁了,而恢公桥至今安然无恙。
  建国后,茶陵县人民委员会将“恢公桥”更名为“工农桥”。修街委员会重修了石拱桥面和护栏。栏高1.6米,桥栏上嵌有石刻碑文,记述其维修及更名概况。
  如今,人们仍习惯称其为“三总桥”。历经600多年的单孔石拱桥,桥面铺上了水泥路面,红条石砌成的护栏苍苔斑斑,栏上的石碑刻文依稀可辨,桥北栏杆北面,还有清晰的“恢公亭”三字。“八字街”的建筑独具一格,古香古色。其房屋十分矮小,门面很窄,全部是一层式建筑,至今未变。原三总只有几户居民,其余房屋空着无人居住,成片保留了历史风貌,也因而更显沧桑。
  站在南边的河界望过去,三总桥宛如轻灵的音符,高高拱起于垂柳掩映的护城河上。桥头垂柳轻拂,人在桥上漫步,似有悠扬深远的琵琶声轻轻传到耳畔。坐在桥旁的清音阁内,可聆听泉水发出的清越之声,赏看琵琶泉的秀美风姿。站在桥上,淳朴的民风和醇厚的乡情迎面而来,游人仿佛看到居民们闲话家常、喝茶纳凉的情景。
  三总桥单孔带栏,简洁朴实,水波粼粼的护城河在桥下熠熠生光。风起时,水面上连成线条挺拔的几何形图案,仿佛给桥镶了道道银边,成为茶陵古城一道无比优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2-10-13 20:26:33
2015-07-11 16:40:30
2015-07-11 16:39:54
2010-03-12 23:03:34
2011-11-10 10:11:48
2011-11-10 10:11:01
2018-01-29 22:19:37
2010-09-06 15:34:02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