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略谈地名及地名文化 >> 阅读

略谈地名及地名文化

2011-02-06 11:24:0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157

略谈地名及地名文化

/彭雪开

地名,自古有之。实际上是人们对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特有称谓。所谓自然地理实体,就是星球上(主要指地球),可以命名的自然实体。它包括自然区名称、山文名称、水文名称、岛礁滩名称等。所谓人文地理实体,就是指星球上,尤其是地球上,经过人们加工、改造、变更原自然形态,并受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影响的可以命名的人文实体。

地名始于原始社会原始人群的生产、生活与交往。发源于原始社会初期,刻记于原始社会部落形成之初,记录于文字草创初期。我在《株洲地名略考》中说:中国有文字可辩的地名,源于殷商甲骨文。战国时《禹贡》中,第一次以山、水命名地名。尔后《史记》、《尔雅》、《汉书·地理志》等地志中,多录政区山水命名的地名;不过,以地形地物命名的地名,亦已出现。两晋以后至南北朝地名著作中,如《博物记》、《吴录地理志》、《尔雅注》、《宜都山川记》、《湘中记》、《襄阳记》、《湘中记》、《荆州记》、《广州记》等地志名著中,多以山、水、人物、方位、治所、民族为名,以物产命名的亦有。直到郦道元《水经注》,人文地理实体类,约占1052个总量中的724个。其中以动植物命名的地名,分别占19个和33个。这是符合地名命名规律的。

任何一个地名,都有它的读音,谓之;有它的字形,谓之;有它的字义,谓之;有它的地理位置,谓之;有它的地理实体类型,谓之。这就是地名的要素之说。如湘江,它所指代的是位于中国湖南省,横贯南北的一条河流。它可以用标准汉语拼音读出来,用汉字或其它文字写出来;其地理实体位置是源于广西,东北流贯湖南东部入洞庭的河;其地理实体类型是河流。地名有它的内质规定,学术界称之特性、特征。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对地名进行系统的研究,称之为地名学。对地名进行有价值取向的综合性阐述及研究,就叫地名文化。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定,并非所有的地名,都可以形成地名文化,当然广义上的地名学研究,也可以叫地名文化。文化是个多义词,至今已达200多条释义,还难以形成共识。但国内学术界有一点是认同的,即任何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无论是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智(精神)文化,都蕴含着某种或多种价值取向。有价值的,并不一定是文化,但文化是一定有价值的。它实质上是人类主体对客体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内质一种作用的认同与表达。在地名文化中,如一些自然村落,能形成有特色的建筑和人文环境,对它进行有价值取向的系统研究与阐述,这就是一种地名文化。而一些人文深厚的古村落、古集镇、古集市、古建筑、古桥梁等等的物态文化,之所以形成地名文化,就在于它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如果有比较多的价值取向,就可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对地名的由来、演变、转化、承载等研究;对地名特性的研究;对地名标准化、地名单一罗马化的研究;对地名信息系统的研究,从价值取向这个角度,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理,都可以形成摇曳多姿的地名文化。能否形成地名文化的关键,就在于研究中是否有价值的发现。这就是地名文化研究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至于你能否发现地名研究中的价值取向,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地名,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如果没有星球上(含地球)的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没有人类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地名,更不会有地名文化。它表现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表现形式(语言符号),却是主现的。它是客观与主观的矛盾统一体。但不管怎样,地名的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次违背地名命名规律,乱改地名的事。一是西汉末王莽政权,主张改制,首先从改变郡、县地名开始,有的郡、县,在短时间内连改5次,结果弄得主政官员,不明白自己的辖地,造成政令不通,交通中断,信息封闭的混乱局面,史称王莽乱政。结果在政局混乱中,各地义军突起,加速了西汉王朝的灭亡。二是共和国1958公社化运动中,全国乱改乡镇地名,用一些如东风红旗幸福八一友谊等标语式的口号,替代行政区划老地名,结果造成大量邮件投不出;公差人员找不到目的地;公安人员侦察破案找不到事发点;当地人亦弄不清自己所处的地方,究意叫什么,给人们的日常的生产、生活、工作、交往带来灾难性影响。好在这种混乱局面时间不长,就已扭转过来。这些违背地名命名的规律,乱改地名的严重教训,我们要永远记取。

现在一些大中城市的社区街、巷、里、弄、居民点、居民片的地名命名,问题较多,如喜欢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作为地名。如果国内有一个城市,首用长江黄河泰山黄山衡山等作为地名,这当然是有意义的。但同一地名,多次反复使用,其内含的人文价值,就被稀释了,你用他用我也用,就没有特色了,就不可能形成人文底蕴深厚的地名文化,这对一个城市文化内质的提升,是不利的,反而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对移借地名,那怕是最好的,也要慎之又慎。

一般说来,那些根据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物和古建筑、名胜、古迹、名人等命名的地名,是有长久生命力的。人们喜欢那些读音朗口、字形简略、字义丰富、词语文雅、指位明确、指类突出,具有地方特色蕴含人文因素的地名。这是各级政府命名地名时,应该认真考虑并实施的问题。总之,地名的命名,要遵循规律,认真对待。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8-07-23 10:42:06
2015-04-05 10:26:25
2015-04-05 10:25:46
2015-04-05 10:24:34
2018-01-29 22:18:19
2010-03-12 23:03:34
2015-01-06 19:12:14
2015-01-06 19:11:45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