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瑞 渌 池 >> 阅读

瑞 渌 池

2019-10-30 10:56:18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92


文/屈继元                                                                                                      

二、炎陵地名的流水含义
圣池瑞绿即瑞渌池,位于醴陵市城东青云山下,现址在醴陵一中校园内梯云阁一侧。据民国版《醴陵县志》载,城东有青云山,山上建梯云阁,阁下有朱子祠,祠下有瑞渌池。相传池内水出如丝如雾,白器酌之,色深绿,可以写字。人皆以为祥瑞之征兆。
醴陵人都有怀古情结,特别是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特殊物种和风景总有特殊的情感。瑞渌池曾是醴陵古八景之一,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醴陵人心中美好的记忆。人们到了醴陵一中,到了青云山上,都一定会去观赏一下盛名远播的瑞渌池。可随着日久年深,由于缺乏管理和修缮,醴陵人心目中曾经的 “圣池”变得面目全非,有文字为证:“杂草丛生,乱石遍布。每到夏日,异味散发。虽无蚊蝇狂舞,池中青蛙蟾蜍嬉戏,让人啼笑皆非。或是晚间入睡时分,蛙鸣如雷。还有好事者竟然养鱼池中。某日,池中惊浮一尾紅鲤,路人视之,不觉愕然。这便是曾经的瑞渌池了。”
据史料记载,青云山南麓梯云阁下建有一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来醴讲学而建,朱子祠旁边有一天然水池,山泉自岩石裂缝沁出,如丝如雾,若以白瓷盘盛之,则颜色深绿,用毛笔蘸取,直接可以写字,故曰“渌水池”。一处泉眼竟有文化历史渊源作为铺垫,那么这处泉水就不再是一般的泉水,而是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想不出名都很难了。
渌水池始建于南宋初年。宋嘉定年间,醴陵籍进士杨大异曾撰写《渌水池记》,声称泉水之充沛与枯竭可以预示醴陵文气之盛衰,故取名“圣池瑞渌”,意涵祥瑞之兆。明朝时邑人张承翰《题瑞渌池》诗云:"池开一鉴渌生衣,灵秀钟来世所稀。影泛碧流凝瑞雾,光摇锦谷动晴晖。鱼龙变化春风暖,芹草芬芳夜雨肥。弦诵声中清昼永,凉阴恍漾袭书帷”。诗歌把瑞渌池的灵秀、奇异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为醴陵古八景之一的“圣池瑞渌”代表了醴陵的水土特色和文化底蕴,可惜在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青云山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泉水枯竭,圣池淤塞,曾经一泓清泉和翠绿的圣池落得一派萧条。1982年,醴陵一中因校舍扩建之故,才将清朝道光年间十八姓重修时的石额《瑞渌池》,搬移到山北科技馆山坳池边,距离原址200米左右,想必是该处也有泉水涌出吧,相传与原圣池泉水同出。但凡醴陵人,谁也不愿意醴陵文气因泉水枯竭而衰落。
就在瑞渌池整修工程告竣工之后,为发掘民族、乡土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醴陵一中历时一年之久,建造了一座碑林。碑林绕瑞渌池延至学校主道,蜿蜒曲折,如长龙穿行于碧水古木之间,气势恢宏,制作精美。碑刻共计77块,前19块为民族文化之精华,其余皆为与醴陵和醴陵一中有关的先贤名士作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极为鲜明。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所题“瑞渌碑林”镌刻于巨石之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校友、中国书协顾问谢云先生,湖南省书协主席颜家龙、株洲市书协主席刘国泉先生等书法大家均在此留有墨宝。另外,还有八位在校学生的作品也在碑林中展示,显示出后生可畏的风采。如若到醴陵一中去游览,不去“瑞池碑林”那就是一个遗憾了。
现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醴陵文化战略发展纲要》,醴陵市委、市政府正准备开办一个“醴陵文化揽胜”专题宣传片,首批要推介宣传的文化景点中,古八景之一的瑞渌池就名列其中。相信通过社会各方努力,瑞渌池和醴陵的一些其它老景区都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缮,不仅恢复其原有的风姿,更会呈现出新的神韵。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9-10-30 10:57:16
2017-07-11 19:38:51
2019-10-30 10:56:18
2014-02-14 09:53:28
2017-07-11 17:42:31
2014-02-14 09:51:30
2011-11-10 10:11:48
2011-11-10 10:11:01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