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攸女与攸水 >> 阅读

攸女与攸水

2012-04-27 08:33:0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2461

攸女与攸水

                                            

                                               /陈安国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攸县”的命名,据现有史料记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关“攸水”的描绘:“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福县封侯山,西北流迳其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这是对“攸县”之名称由来的最早历史解释。郦道元生活在公元五世纪末的北魏,《魏书》说“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水经注》不仅是一部河流水文地理名著,同时也是一部以河流为纲的区域地理名著。郦道元的出生年月虽然有不同说法,但是他的去世时间可以确定:孝昌三年(527)。攸县因“攸水”而得名,我们可以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确定。那么,郦道元的根据是什么呢?这里就有一个需要进一步考证甄别的问题。

重庆师范大学刘俊男教授曾撰文说:“我以为盖以禹之妻攸女得名也。《帝王世纪》引《连山易》曰:‘禹娶涂山氏之子,名曰攸,生余’又曰:‘禹娶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启’,‘帝启,一名建,一名余’。涂山之涂古音余,即攸县方言中的‘攸’音,故涂山氏之女又称攸女。”刘教授还通过尧帝生葬地在攸县坪阳丹陵的考证,进一步佐证了自己的观点。直至今天,鸾山一带仍有歌谣云:“(男)鸾山苞谷何人栽?酒江大河(攸水上游)何人开?你姐唱歌好风采,借问师傅何处来?(女)鸾山苞谷神农栽,酒江大河禹王开,我唱山歌名气大,师傅就是刘三妹……”。位于攸县县城西门下的禹王宫和漕泊的禹王洞也可以佐证。全国有2862个县,以“攸”字命名的仅有一个。这个“攸”字到底由何而来,是值得深究的。

对“攸”字的解释,《尔雅•释言》云:“攸,所也。” 《诗经•生民》篇有:“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攸介攸止”的解释就是“别居而独处”。《易经》里有多处出现过“攸”字。如:“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攸往”就是有所住,有所作为的意思。所以,以“攸”字作为一个女子的名字,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是因为“攸女”出生在这样一个美丽宜居宜栖的地方,或者说,秀美的水土养育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故以称之。这种取名至少体现了这里的“先哲慧民择佳地而栖”的审美理念,表现了攸县本土人的祖先选择这块能让子孙后代安居乐业、有所作为的风水宝地来栖息生衍的美好愿望。

晋朝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引《连山易》曰:“禹娶涂山氏之子,名曰攸,生余”。又曰:禹娶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启’。”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帝王世纪》是一部史书。皇甫谧生于公元215年,殁于公元282年,郦道元殁于孝昌三年,即公元527年。皇甫谧比郦道元早生两百多年。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早于郦道元的《水经注》。因此可以这样揣测,郦道元或许就是根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的“攸女”一词,给攸县的一条河命名为“攸水”的。因为凡河流溪水命名总是有其出源的。“攸女”出生在这里,况且“攸女”嫁给大禹,成为大禹的妻子,生下了启,这是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对此,作为曾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的郦道元自然会了如指掌的,他自然不会随便马虎给曾养育过“攸女”的沃土丽水随意取名字的。所以,郦道元就以“攸女”之“攸”给这块土地上的溪水命名,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推断:“攸水”就是源于“攸女”,也就是说,“攸县”的“攸”字,是来源于上古时期的“攸女”。攸水是因攸女之名而成为攸县人民的母亲河的。

明朝旅游家徐霞客曾于公元1637年正月18日游历攸县,他在旅攸日记中记载:“攸水自安福封侯山西流南转,俱夹高暑山而下,合于县城东,由西城南去。”南北朝陈(557-589)时,攸县一度改为攸水县。攸水溯源,有南北二源,北源发于江西省莲花县公德山之大背岭,南流10余里,经乌石岭流入攸县柏市东部石桥,与发自封侯山的南源会合。此后,折向西北,左受源自漕泊松林庵的伏流30里的禹门洞、罗浮洞水,右汇江冲水,再经柏树下向西南流,与桐源山水、温水、宋家冲水会合,流经黄丰桥、乌井冲、昭村、官田,至酒埠江,再经网岭、新市、大同桥、上云桥、沙陵陂、莲塘坳等乡镇,到宋家洲攸水渡汇入洣水,干流长1111公里。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数字,取前面的三个一,这或许就是“天地人合一”的无极大道吧。

攸水至官田,与兰村、峦山支流汇合,形成“三江合流,二桥横锁”的一道关隘。1958年,在“大跃进”的劳动号子声中,攸县与醴陵两县人民在官田易家坳修筑了两座拦河大坝,截断群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让攸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湖光山色相映,蓝天白云倒影,波光粼粼,碧浪万顷的酒仙湖。拦河坝于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最大宽度为2300,平均水深37,深水航道为24公里。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峨,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曙光微熹间,晨风吹皱湖水,涟漪粼粼;渔舟唱晚时,皓月银波,鲤跃蛟跳。酒埠江水库现更名为“酒仙湖”。由攸水汇聚而成的酒仙湖像一块碧玉镶嵌在富饶美丽的攸县土地上。如果说酒仙湖是美女的眼睛,那么,攸水就是眼睛里的液晶体,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有当年苏东坡遗世独立、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惬意感觉。随着两座拦河大坝的筑建,酒仙湖下建成的南、北两条干渠,像两条巨龙匍匐在攸、醴大地,灌溉着两县数万亩农田。攸水流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其中攸县总面积123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5%

美丽清悠的攸水是攸县的母亲河,养育了攸河两岸勤劳智慧的数十万人民。古代的攸女到底出生在攸水的哪一个地段,由于历史资料缺乏,暂时无法得知。远古时的攸县水域宏阔,且性野暴躁,在风神水魔恿助下,动辄浊浪腾啸,洪虐四野,无情地吞没芸芸生灵和蓁蓁黍谷。大禹匆匆赶来指导百姓分洪导水入大江。大禹治水的功德在攸县民间传颂了几千年,至今在攸县县城还有“禹王宫”,《禹贡》等古今诸多历史地理典籍亦有记载。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好《史记》曾经“探禹穴,窥九信,浮于沅湘”。“浮于沅湘”就是来到过湖南湘江和沅江流域。这说明司马迁也相信大禹治水在南方,在湖南。据《南岳志》引《符子》云:“舜禅夏禹于洞庭之野”,表明舜和禹的政治中心都在湖南无疑。

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之未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吕氏所说的“南音”指的是用南方(楚地)语音歌唱的诗,并以古老民歌反复咏唱的艺术方法来表现。《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吕氏的这种记载更进一步可以确定攸女的确是南方楚国人,并且是湖南人无疑。至今,在攸县方言中仍然还有许多“兮猗”( 即“嘻咦” )字音作为口语词缀挂在嘴边,表示思念和感叹。攸女所歌《候人兮猗》,保留的是夏代诗歌的遗文,是最早的南音作品,影响着长江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攸女为南方文化的发展铺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攸女开创了南音楚辞的先河,是楚辞的最早创作者。

西汉刘向撰写的《列女传》,将启母攸女列为第一,其全文如下:

启母者,涂山氏长女也。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过其家,不入其门。涂山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禹为天子,而启为嗣,持禹之功而不殒。君子谓涂山强于教诲。诗云:“厘尔士女,从以孙子。”此之谓也。

颂曰:启母涂山,维配帝禹,辛壬癸甲,禹往敷土,启呱呱泣,母独论序,教训以善,卒继其父。

这段文字记述了夏启之母攸女教育儿子成才、继承父亲品德的情形,“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这是可信可亲可敬的,故在结尾用“颂辞”予以讴歌。

夏启者,启夏也,诚如其父所望,亦名副其实。公元前约1988年,夏启正式建立夏朝,将原始的部落及部落联盟制正式推进到奴隶制国家,开启了新的社会形态。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国体”,夏王朝实现九州政治一统化,揭开了中华大文明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夏文化是中华文化宫的第一庭园,称攸女是奠基垦殖这座庭园的第一代园丁,名副其实。她与大禹、夏禹部族、皋陶部族众多奉献者都是开启中华文明的勋臣。

如果以“帝王的母亲”为定义,历史上称得“国母”的女子多得难以数清。若冠以“华夏”二字,则只有出生、成长和成婚于攸女——夏禹之妻、夏启之母了。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奴隶制政权国家的君首。攸女是一个形貌美好心灵纯洁的女子,一个命运美好生活艰辛的女子,一个知情达理平凡伟大的女子,一个助夫治天育子立国的女子,一个时人敬仰后人崇拜的女子,一个为历史铭记镌刻的女子……倘若今后能找到“攸女”确实出生在攸县的史料,那么攸县的历史地位也势必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7-07-13 10:46:14
2017-07-13 10:45:16
2012-02-02 14:23:59
2012-02-02 14:23:28
2014-08-10 09:30:54
2014-08-10 09:30:02
2012-02-02 14:22:06
2019-10-30 10:58:0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