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渌 田 >> 阅读

渌 田

2010-03-12 23:03:34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1145

 

彭雪开

——五峰山与渌溪

湘东十几个县市区,就地形地貌来说,都有各自的风貌,唯攸县又特别的不同。它如一块楔形石块,样子不耐看,但很尖锐,渌田镇就是那尖锐之角了。历代县志、州府志上,因它位于攸邑南陲,又有“一脚踏四县”之誉,称其为攸县的“南大门”。它东界茶陵县,南邻安仁县,西抵衡东县,北靠高和乡、菜花坪镇,距县城不足25公里。从菜花坪丁字路口,向安仁方向,拐了个“7”字形大弯。实际上直线距离,大约10余公里。

渌田之得名,与五峰山和渌溪有些关系。2004年《株洲地名志》记:相传古此地树木甚多,从五峰山发源之溪水,流经此地大垅,水清如镜,名为渌溪,素有治渌水灌良田之称,故名渌田。渌田得名于何时,我力主大致当在元末明初,在一篇论文中,我列举了6条依据。(参见《攸县水系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现在看来,渌田得名,与引渌溪水灌田,有很大关系,与渌溪桥则关系不大。渌溪桥建于宋宝佑年间(12531258),桥成之后,攸县学长欧阳世作《渌溪桥记》,明万历年间,有文人引其文,其中有云:“渌田市之左有小溪”。这条“小溪”即指渌溪,说明其时“渌田”已得名。据2001年《渌田蔡氏九修族谱》记:渌田蔡氏家族,发源于济阳,分流于河南上蔡。宋靖康年(1126),上蔡人蔡吉南渡任洪州(今江西南昌、丰城)通判,后任潭州(今长沙、株洲等地)通判,定居攸县渌田,传14代而至朝端(蔡雪松)。后因兵寇,旧谱不存,故祖始朝端,提系为一世,至今25传(约600年)。蔡雪松,初任平阳尉,继授海北帅府都事。明初迁居安仁。明洪武6年(1373),开始以乡举里选中明经科,为安仁训导13年。后又籍入攸县渌田市,死后葬渌田五峰山,至今有墓存。据传他与当时茶陵名士刘三吾、吉水名士解缙友善,有诗酬答。故“渌田”得名,应在宋清康年(1126)之前。具体何年,当考。

2007105日上午,我在渌田镇八角居委会(社区)蔡国平先生的引领下,到五峰村考察,路遇蔡道华老师。蔡国平先生,现年73岁,平头白发,身体壮硕,育有23男。1957年攸师毕业后,一直在学校工作,1990年调渌田文教办任主任,1996年退休后,镇党委聘他为党支部书记、主任。早几年爱人去逝后,儿女们各在县城立业居家,他独居老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对我的到来,蔡先生甚是欢喜,他陪我参观了渌田老街、渌溪桥、新市场。然后又陪我参观江塘村蔡槐庭故居,五星村桥头屋蔡仪先生的故居。每到一处,又招引有识之士,或干部、或教师、或乡老,助我座谈,不遗余力。据蔡道华老师(退休在家,现年74岁,与蔡先生为世交)介绍:五峰山有5个山峰相聚耸立,分别为丫尖山、苍山、架山、锅山、五峰楼(雷公山),前面4个山峰并列,从东向南,一字排开,山高几乎平齐,唯五峰楼耸立在4个山峰之后,高出云表,望之巍峨挺拔。蔡老师世居此地,在高中时登过一次。在苍山半山腰,有个地方叫观音排,因地形似观音打坐而得名。山包之中有一巨岩,岩有洞,一泉流喷涌而出,日夜不歇,这就是渌溪的源流了。据2002年《攸县志》记:五峰山在县南陲渌田镇东部五峰村,处于攸县、安仁和茶陵三县交界处。峰顶雷公山,海拔622.8米,山腰有一庵,曰:“碧云”。上世纪50年代犹在,文化大革命时(1966-1976年)遭毁。蔡老师告诉我说:观音牌前有碧云庵、庵前有池塘、有古井、有几亩山田,现四周茅草封长,杂木荫荫,无路可寻了。渌溪从五峰山涌出之后,激流奔泻,落拓有声,沿溪10里,有大小4座石拱青砖桥,分别叫杨木桥、新桥、贺家桥、龙合桥。现在都改为水泥平板桥了。五峰村内,靠龙合桥不远的一山岭下,原有一棵双生大古杉,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蔡氏所植,五个人合抱,还抱不过来,1970年突遭雷击,当时的公社干部,就派了几个木匠,加工成原木棺材,拖到市场上,卖了一批钱。这批钱做了什么用场,当地村民也不知道。

那天,我执意要去五峰山看看。到了五峰村,天色昏朦,像下雨的样子。小车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村道,开进去不远,就断路了。远望五峰山,如同雾里看花,模糊难辩。但仔细用望远镜一一搜寻,大体轮廓还是看得清楚的。山势突然平地发威,耸立如壁,五个山头紧挨在一起,像五个顽皮的山童,谁也别想分开它们。最高的后峰,像个巨人似地,将四个顽童拢在胸前。蔡国平先生告诉我说,那就是五峰楼了(雷公山)。其实,它们的两边各有大山延绵,有的甚至比五峰楼还要高耸。只不过山峰之间,相隔较远。而五峰山,就像人的五个手指,攒聚一起,叫它五峰山,还是有不少道理的。我们四人,在五峰村一大垅里,立在清凉的山风中,不断地张望五峰山。这就是渌溪的源流地嘛,县志、族志上都有明确记载,有何疑问。我正疑惑着,五峰山上,不知何故,突然风起云涌,雨色苍苍,接着疏疏落落的山雨,挑逗似地下着,一点两点三点,点点清凉。我们一合计,还是回去吧!上了五峰山,雨雾天气,也看不清什么。其时,大垅里,一片苍翠的颜色,山脚下一排白屋,就如同童话中美丽了。一只公鸡“喔喔”啼叫,隐隐传来,破了这山野的静寂,颇有点禅味。我们返回到蔡老师的家里,喝了几杯山茶,又东拉西扯地说了一些村上的事,就告别蔡老师一家,坐车返回镇上去了。

回到家里,关于渌溪的源头问题,我翻了一些资料,感觉到五峰山肯定是渌溪的源流之一,但一定不是源头。渌溪,又称渌田水。渌溪为洣水支流永乐江一支流。渌溪在江口(渌溪汇入永乐江处)上游,至江塘处有两条源流,其一发源于五峰山,其二发源于安仁的龙沛乡旺冲村内的群山之中。从1991年《湖南省地图册》上看,发源于安仁龙市乡旺冲村的那条溪水,远比发源于五峰山的要长得多。根据“河流源头唯远”的原则判识,渌溪应发源于安仁县龙市乡旺冲村。实际上渌溪全长25公里,在攸县境内约11.8公里,其源头比攸县境内还多13余里。这也说明五峰山是渌溪之源流,而非源头。至于渌溪源头之形状,有待日后考察确认了。

——渌田老街

我在渌田老街上,慢慢地游了一趟,还不够,又走了一回,这回还真有点感觉了。老街离渌田新街不远,约1里路程,从攸(县)安(仁)公路往右拐,沿一条下坡砂石公路,盘个大弯,就到了渌田老街了。

在我的印象中,渌田老街,是有些规模的。明代之初,设有集市,明洪武31年(1398),因地处茶陵、攸县、衡东、安仁四县边界,地形殊异,便设巡检署于此。这属于关隘要地了,专以管理州县治安、军事为责,属州县指挥,以仅次于县令的武官为之。其时,人口渐多,军民便开始在集市之处,扩建街道,至民国初年,街道长达1100米了。两旁店铺林立,到民国23年(1934),攸安公路通车后,更显繁华,成为湘东通往湘南之要津,攸邑南乡重镇,时有商业5589人,手工业3560人。据说当时楼台酒肆遍布,又多商店饭馆。每逢集市,人声鼎沸,多则上万人,平时也客商不断。我曾见过渌田老街的一张照片,是20世纪30年代的,那时街道两旁,多建二层青砖楼房,上面存货,下面开门面、住人,街道不算宽,仅2丈多一点。不过,街面全是青一色的花岗石铺就,也是够可观的。如今喽,一切都变了。老街石板路,几乎见不着了,两旁的房子,大都被红砖楼房替代。剩下一两栋明清时的建筑,歪歪扭扭,快要倒塌的样子,门楼门板,乌黑呈亮,大门紧闭,抬头一望,楼上的晒楼的顶板上,有些燕子垒了泥窝,像金黄色的泥巴,粘在它的脸上,蛛网张结,不知有多少岁月了。蔡主任领着我,一一介绍指点,见我有些凝重的神色,就不大吱声了,有时就独自叹息一声。在他的眼中,渌田老街,老得不成样子了,正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脸面皱巴,眉毛胡子头发白了掉了,牙齿也脱落得差不多,手呀脚呀,也不灵泛了。但他还健在,还在人生的旅途中,缓缓地行走。

渌田老街,街道有些弯曲,像个屈躺着的醉汉,就这么一躺,躺了600多年。我们走进老街,刚拐进去,只见几只鸡鸭,在街边的草丛里,摇摇摆摆地蹒跚而行。一只老鸭后面,跟着它的子孙, 它只顾“嘎嘎”地叫着,不停地走,走一步,又侧一下头,看看天,又看看地。见我们走来,便急促地走到一块空坪里,领头排成一行,侧着头,警觉地望着我们,仿佛我们俩人,是天外来客。那些鸡呢,见了我们,就满街疯跑一阵,母鸡“咯咯”地惊叫,拍打翅膀,伸长颈脖,一下子钻在街边的草丛里,又沿着小巷子飞逃。一只枣红斑杂的大公鸡,倒是不慌不忙地跳上街边的墙垛。那墙垛土砖砌就,上面长着枯黄的茅草。大公鸡无事一般,也不望我们一眼,独自伸长颈脖,“喔~~”,一遍又一遍地啼叫,清冷的大街上,顿时有了不少活气。

在“7”字形拐弯处,有一栋小房子,好像是20世纪建的土砖房,沿街有木板门,木板门上开了个窗口,比较宽,约有一丈多,一个老人,在里面忙碌着。那些南杂百货,花花绿绿的一大片,堆在货柜上。门口站着几个老妇人,指指点点,说说笑笑。这是我们唯一见到的商店了。走近前,几个老人停住说笑声,望着我们笑了笑,又叽叽咕噜地说着当地的方言了,听起来像是在唱歌。到了一大坪里,有一排20世纪80年代建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大坪外有条老街的路,路边就是一口废弃的大池塘了。池塘几乎填平,种了不少蕹菜、辣椒、豆角、还有一蓬一蓬的扁豆,开着淡蓝色的花,正在做梦喽。那些丝瓜藤上,一朵又一朵的花,金黄鲜亮,开得浓艳,像美女头上的花结,在微微的秋阳里,逗人情思。几只密蜂,绕着它们,正兴致勃勃地跳舞呢。蔡主任悄悄地说,到了“渌田之役”的指挥部了。我们的心思一下子,沉淀在那烽火岁月里了。

民国15年(19263月,为了结束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国民革命军奉命从广东誓师北伐。其时湖南代省长唐生智,倾向国民政府,所部第39团驻攸。517日唐生智军与赣军唐福生部一个旅,战于攸县皇图岭,数小时后唐军溃退,该旅又联合粤军第一路军谢文炳所属陆学文旅,于29日占领攸城,唐部退守渌田。联军于63日下午7时,占渌田,进逼唐军。其时叶挺独立团,原属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4团,后命名为北伐先遣独立团,受命北伐,531日抵永兴,闻唐生智告急,便急速驰援。62日上午11时抵安仁,3日晨曦,派独立团3营驰援渌田,团参谋长周土弟率侦察队、担架队后援。北伐军于半夜到达前沿,拂晓发起攻击。上午7时,赣军溃败。该役粤军第一旅一团中校团副刘光祖负伤。随后,叶挺率独立团,进驻渌田老街,将指挥部设在蔡氏宗祠里,布置战役。5日下午,叶挺部进驻攸城,过河后拆除西门下浮桥,以示誓死北伐不后退的决心。8日上午在攸城老衙坪召开大会,宣讲北伐意义,并判处唐军39团临阵脱逃一连长一排长死刑。叶挺独立团后在攸城、皇图岭镇,休整了4天,77日,向醴陵开拨,继续北伐。这就是著名的“渌田之役”。渌田之役,首战告捷,为北伐军北攻长沙,东征南昌,建立了前进基地。88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何应钦军长,率部经攸县新市开往醴陵。13日,国民革命军程潜军长率部,在攸境休整2天北上。16日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率部进驻攸县,保持对江西的警戒,卫其后路。第七军军长李宗仁,随后也过攸境北上抗击军阀。

据当地老人回忆,“渌田之役”打得挺苦,最终还是北伐军赢了。蔡老世居老街,他出生5岁时,这儿就打仗。他那时还小,不懂事,穿一件开裆裤,白天到处疯跑,晚上就早早地上床睡觉去了。他只记得那天晚上,他们全家躲在五峰村一亲戚家里,睡到半夜,**大作。全家和主人家,便慌惊地逃跑,往深山里跑。没有灯火,凭着月亮和星光,慌乱地躲在一间破庙里,3天后才陆陆续续回到渌田老街,房子没烧着,但家里藏的贵重东西,早被赣军抢劫一空了。后来老街上流传一个罗渔夫抓逃兵的故事。这渔夫,老家不在渌田,不知何时,他在渌溪岸边,搭了个草棚,捕鱼为业。那时他是个单身汉,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父母早已去逝,他跟着伯父在洣水河捕鱼,后不知为什么,就落户在渌田地界了。

那天晚上,渌田老街,睡死了,闻不到一点声响。天空蓝得出奇,星星巴眨着疲乏的双眼,望着这死寂的大地。草棚四周,虫声唧唧,河里的凉风,一阵阵地吹来,罗渔夫抽了几口土烟,点上自制的草药蚊香,躺地破草席上,慢慢地睡下了。他想,这儿离渌田老街有两里多路,又在河溪的下游的芦苇丛里,他们打仗,管我何事,万一有事,又身无文,家无他物,光棍一个,我怕它啥呢!他在一片蛙声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刚躺下不久,“嘭~~”,老街上响了两*,接着又传来急促的人语声和杂乱的脚步声,好像越走越近,快到草棚跟前了。罗渔夫,一个鲤鱼翻身,蹦跳起来,他不敢点灯,借着星光,探头往外一瞧,又看不见什么,仔细一瞧,不远的地头边,有两棵树在那儿摇动。这是两棵苦楮树,仅两丈多高,长得单瘦。那儿有一座小土地庙,一条村道就在那儿通过。那儿好像有点“嘻嘻”的声音,仔细探听,又听不到一点声音,擦擦双目一瞧,还是两棵苦楮树喽。这样觉察到正想缩回身子,躺下睡觉,突然发觉脸面上有一股杀气,像一把利*向他袭来。罗渔夫有人在偷袭他,便憋足气,往前一扭又一蹿,伸出一支腿,横扫过去,只听得“哎哟”一声,偷袭者便倒在他的身旁了。他跳将起来,来了个“蛤蟆蹲坑”,瞬间又来个“飞鹰抓小鸡”的姿势。然后用左肘一横,刹那间锁住对方的喉咙。那偷袭者,拼尽全力,想摆脱两只铁钳似的大手,无奈罗渔夫力气大得惊人,几经挣扎后,偷袭者只得乖乖就擒。罗渔夫将他用棕绳绑了双手双脚。然后,点燃绒绳一瞧,又快速地吹灭了,借着一点火光,见是一个当官的,一讯问,才知他是唐生智部队的一个少尉排长。

这排长本想在双方开战之前,逃出来,找一套老百姓服装,换下军服,乘夜色逃走,不料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盒子*被缴了,还被对方绑了个结结实实。这排长苦苦哀求,好话说了一箩筐,又想用身上五块大洋,收卖罗渔夫。罗渔夫心想:这狗日的,临阵脱逃,是个甭种,便暗暗地骂着排长,不吭声,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烟。等到天亮,一阵激烈的**声响过之后,便把他和他的**、银元,交给一支巡逻队的士兵了。巡逻队是叶挺独立团的,中午的时候,来了一个参谋,还有几个士兵,奖给他一些银元。待参谋和士兵走后,他就把那些银元,藏在他自己知道的地方。两天之后,他得到了一块奖章,他就把奖章挂在胸前,在渌田老街上,走了几趟,逢人就笑。有人要他讲讲抓逃兵的事,他只是咧着大嘴说,那有什么好说的呢!谁叫那个倒霉鬼碰上了我呀。晓得不?我是学过少林南拳的啊!他说完,就开心地笑乐了。街坊的故事版本挺多,他一时成了当地民间英雄,而那个临阵脱逃的排长,押到县城的公判大会上,*毙了。消息传到渌田老街之后,这个捕鱼人,数天之后,就神秘地失踪了。

这是渌田老街上,流传的故事。

——渌溪桥

中秋时节,秋阳暖暖地照着,刚刚收割的田野,就铺了一层彩绘似的轻纱,现出青黄的颜色。大地像涂了一层胶漆,斑烂多彩。渌溪喽,一如既往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静如处女,不声不响地流淌着。渌溪从大山里,一路连奔带跑,过了渌田大垅,就弯了几弯,积水成湖。湖水墨绿,远望如同一匹深绿色的缎子,在暖阳里,轻微地抖动。一些河滩上,长着茂密的芦苇,河风轻吹,它们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嘁嘁细语一阵,又互相推揉,顿时传来温凉的水草气息,还有那枯草气味,裹着泥香,一并袭来,你心底就有些温软的感觉。湘东的秋天,什么时候,都是美丽的啊!

这渌溪桥,造得结实。我和蔡主任站在它的桥头,我用脚使劲地抖了几抖,它纹丝不动。蔡主任笑笑说,它硬扎着喽,经了七八百年时间,还是这样子,确实不容易。据攸县有关史料记载:渌溪桥,建于宋宝佑(12531258)年间,由当地大富蔡梦祥倡首,蔡、徐两姓合造,原为单拱石桥。宋初,这儿渐渐开发,又是湘东通往湘南的主要通道,渌溪到了渌田大垅里,河道不算宽,窄的地方约四五丈,宽的地方也只七八丈,河水清纯,不急不缓。当时广东客商,多到湘东一带,贩运茶叶、茶油、白鹅、蚕丝、谷米等,途径渌溪木桥时,多有不便。木桥为临时架设,一遭大水,便冲得无影无踪。当地大户人家,首置临时义渡,春夏时用小船渡人货,秋冬水浅些,便架木桥为渡。宋宝佑年间,首造单孔石拱桥后,方便了往来客商和族人,以及两岸村民日常生活。宋时《渌溪桥记》有“……江浙商旅之赀货聚焉……”的记载,说明其时渌田已聚落成村镇了。大约在明洪武6年(1373),渌溪两岸村民便聚而为市,街道逐渐扩展,当地首富蔡氏为首,又在拱桥之东约200米处,另建28个石桥墩,搭了一座平板石桥,取名《搭水桥》。桥长约90米,桥宽约4米,用了108块一丈长一尺宽的青石板铺筑。此后渌溪单拱石桥废弃,后遭毁坏。搭水桥,就取而代之为“渌溪桥”了。据渌田老街老蔡介绍,1949年前,渌溪桥还较完整。20世纪60~70年代,农业学大寨,便将绝大部分浅滩上的平板石桥破坏了,在此开垦农田,沿旧桥址修了一条乡村大道,直通老街口。现在所剩67搭平板石桥,长约25米,宽不到3米,成了这个模样。

渌溪桥桥头,有几株香樟树,浓绿得像把绸伞,另有几棵枫树、柞树,也是绿成一团,分不清你我了。那浓荫里,藏着一两户民居,白墙乌瓦红窗,一个上了年经的老人,不停在那儿咳嗽着,一只黑狗守在老人旁,站一会,又坐一会,最后不无可奈何地躺着了。几只灰白母鸡,在门口的垃圾堆里刨食。它们快速地用爪子创开垃圾,停下来“咯~~”唱着歌,显得慢悠悠的样子,啄一下,又啄一下,吞吃着果实。一只火红色的大公鸡,张开一只翅膀,绕着母鸡,不停地转圈子,“咯咯”地挑逗着,母鸡们无事一般,也不理睬,只顾吃虫子,唱歌。大公鸡,只好侧望着碧蓝色的天空,“咯~~”,警觉地叫一声,原来它发现了一只老鹰在很远的地方,正向这边盘旋过来。母鸡们一惊,纷纷跑到菜园里的草丛中去了。剩下大公鸡,跳在篱笆木桩上,“喔~~~”一声接一声地打啼呢。这当儿渌溪桥边的码头上,几个妇女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将脸盆里花花绿绿的衣服,倒在码头的青石板上,不停地搓着,说笑着。她们见了蔡主任喊“老师!”蔡主任说,这些人,我都能喊出她们的名字来,是我的学生。那时还是小姑娘,看看,一晃就十几年过去了,她们都做妈妈了。蔡主任说后,轻微地叹息了一声。

其时,渌溪桥下游半里处,一芦苇荡里,突然钻出一只小渔船,仅丈多长,3尺宽,一头尖翘,一头低平。中舱里坐着一个40多岁的汉子。他用木桨,不停地击打水面,发出“嘭咵~嘭咵~”的声响,好吓人的,荡着的水圈,一波接一波地推拥着,直抵码头岸边,发出“哐噹”的声响。蔡主任告诉我说,这是在赶鱼入网。原来那汉子,早就在渌溪里放了挂网。然后划着小船,悄悄地躲在芦苇里休息,大约半个小时候后,就出来击打水面。那些游鱼,一次又一次地受了惊吓,一阵乱冲乱撞,一些冒失鬼,就撞在了张开的鱼网上了。蔡主任说,这个小伙子,叫秋生,是个“水鬼精”,他一天能捕上三四十斤小鱼,别人忙一整天,还不到他一半呢!我们俩正说着话时,那汉子正在起网了。一些银光闪亮的小鱼条,不停地落入他的鱼舱里了。蔡主任说,渌溪河里20世纪60年代前,鱼多得不得了,中午,一个农妇用捞网,沿岸捕捞,要不了两+个小时,就可以捞上二三斤鲜鱼。现在河里污染了,鱼越来越少了,有些名贵的鱼,大都绝迹了。村民又多用电打鱼,使河里野鱼生长环境,受到很大破坏。现在这一二十里水域内,以捕鱼为业的,就剩下那个“水鬼精”了。再过一二十年,还是这样弄下去,到那时,渌溪里就难以捕到鱼了。蔡主任说着说着,就长叹了一声。之后,我们就在暖暖的秋阳里,沿着河滩上的老路,在弥漫着苦艾的清香里,转回去了。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8-07-23 10:42:06
2015-04-05 10:26:25
2018-01-29 22:18:19
2015-04-05 10:25:46
2015-04-05 10:24:34
2015-01-06 19:12:14
2015-01-06 19:11:45
2018-01-29 21:52:36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