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历史人物 >> 渌江书院本土山长吴德襄 >> 阅读

渌江书院本土山长吴德襄

2012-04-27 08:30:2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941

                                           /丁水生


吴德襄(1828-1909),字称三,清末醴陵东乡塘冲人,因所居在石笋山下曾题名曰“石笋山房”,故又号“笋樵”。咸丰十一年(1861),膺获12年才选拔一次的拔贡,选授为城步县学宫教谕,时年34岁。从此不再踏入科举,执教学宫近40年。城步是湘西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又是苗、瑶等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吴德襄在这里振兴文教,转移风气,成效显著,先后升任为宝庆(邵阳)、永州府学教授。漫长的执教生涯,使他成为一个深受人们爱戴、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告老还乡的他,因德高望重被聘为渌江书院山长。从清乾隆以来书院近200年的历史中,有姓名可考的山长共有51位,多为举人、进士或一时名流,且都是外地人。所以吴德襄既是渌江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也是唯一的一位本土山长。

这时,他已是75岁高龄,却毅然负起重任,决心为桑梓文教事业,奉献最后余热。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除,书院改为新式学堂,他任职只有短短两年,却培养出一批后来大都投身于辛亥革命的优秀学生,为自己一生从事的教育事业,写下了值得骄傲的最后一页。

这些学生中,有曾加入同盟会和“南社”的刘谦,有民国之初和蔡锷遥相呼应、参与“护法讨袁”的袁家普(字雪庵)、萧昌炽,等等。其中最出色的是有“吴门三杰”之称的宁调元、傅熊湘和卜世藩。

宁调元(号太一)悲歌慷慨,一腔热血,洒在“民国共和”的旗帜上;傅熊湘(号钝安)著述宏富,长期致力于宏扬“国学”,曾重组并坚持《南社湘集》,成为著名的学者和近代文学家,影响广及东南数省;卜世藩(号云庵)才思敏捷,诗词古文创作,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并且,三人极相友善,砥砺学业,互相促进;人格文品,都可成为那个时代的优秀代表,也都是吴德襄的最得意门生。

吴德襄酷爱藏书,多年微薄薪俸,大都用以置书,有近5万卷之富,晚年曾于王仙建藏书阁,题名曰“太山石室”。亡故后书仍归故居“石笋山房”,民国时期尚存,他曾手订藏书目录,自己作序。一生喜治朴学,长于考证;校勘笺注,朱墨满卷。他擅长诗文和书法,曾师事大书法家道州名宿何绍基。湘中名流如罗汝怀、吴敏树、李元度、邓辅纶、王闿运等,都对他极为推崇,而其秉性却甘于淡泊。曾国藩慕其名,想礼聘罗致他入幕府,未应召;有人愿出资为他捐官做大守,湖南巡抚卞宝弟想向朝廷保奏他即以知县任用,都被他辞谢。清末著名外交家湘阴郭嵩焘,以善于识鉴人物著称,极为推崇他的人品,说他“作(学)官数十年,绝无干谒趋奉者,前有邓湘皋,后唯吴称三而已。”所谓“干谒”,指奔走投拜权贵之门,故唐杜甫有诗句云:“独耻事干谒。”邓湘皋即湖南新化人邓显鹤,举人出身,为官只任宁乡训导(县学官之副)13年,从不奔竞钻营,而以搜辑乡邦文献掌故为己任,曾编辑著名的《沅湘耆旧集》一书,和吴德襄一样,也是一位立身严谨的著名学者。

清宣统元年(1909),吴德襄亡故,年82,有《石笋山房诗钞》《读史扎记》《石笋山房文存》《石笋山房题咏集》《醴陵县志艺文补》等著作行世。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2-02-02 14:00:53
2012-02-02 13:59:26
2012-02-02 13:58:53
2012-02-02 13:57:33
2019-10-30 10:52:18
2014-02-14 09:51:02
2019-10-30 10:50:51
2014-02-14 09:50:1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