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溯源沿革 >> 茶陵建制沿革述略 >> 阅读

茶陵建制沿革述略

2013-05-10 16:44:45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81
文/苏铁军


茶陵历史悠久。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开始置县,迄于今,茶陵有行政建制的历史达2200余年。
两千余年的茶陵建制沿革,特别是建制设置、隶属关系包括县名的繁复变化,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治乱兴衰在茶陵的缩影。管窥蠡测,堪见一斑。
一 汉武帝“推恩令”、王莽新政及隋文帝的“维新朝政”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为进一步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通令各地实行“推恩”。“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须将土地“推恩”,再分封给其他诸子,使之成为“侯国”;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推恩”之后,王国封地日益缩小,势力日益削弱,最终至于名存实亡。
依照“推恩令”,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茶陵被分封为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欣的封邑,称侯国。“元鼎元年(前116年),(欣)薨。三年,子阳嗣。太初元年(前104年),阳薨,无后,国除。”遂复置县。
公元8年,大司马王莽篡夺西汉政权,自立为帝,建立“新”朝。他附会《周礼》,实行复古改制,推行一系列新政,意图有所作为。无奈他的新政不得要领,事与愿违,终至背道而驰,成为倒行逆施。社会矛盾的极度激化,致使新朝天怒人怨,倏尔灭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王朝。
依照王莽新政,包括国号、年号、币制、官制、官名、宫室、郡县名称连同行政区划,都被屡次更改。土地改称“王田”,长安改称“常安”,匈奴改称“降奴”。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茶陵被改名“声乡”县,隶属荆州镇蛮。直到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才复名茶陵县,隶属长沙郡。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维新朝政”。由于他的改革顺应潮流,深得民心,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富足,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下令合并一些州县,将州、郡、县三级建制压缩为州县两级;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改善吏治。由此,开皇九年(589年),茶陵被撤销建制,与攸县、阴山、建宁等县合并为湘潭县,隶属衡州。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仍复立县并“复旧名,隶南云州”。因南云州州治设于茶陵故城茶王城(位于今茶陵火田镇境内),故茶陵又称“云州”。
二 县、州和军
茶陵两千余年的建制,大体可依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为界,一分为二,前半段基本上是县,而后半段基本上是州的建制。
前半段的例外主要有四:(一)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茶陵被撤销建制,并入湘潭县;(二)唐贞观元年(627年)至(武则天)周圣历元年(698年),被撤销建制,并入攸县;(三)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被划归江南西道(今江西)。“治豫章(今南昌),衡州郡属之,茶陵隶衡州郡。”(四)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至嘉定四年(1211年),茶陵升县为军。
后半段的例外主要有二:(一)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至三十一年(1294年),升为直隶州,直隶湖南道;(二)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成化十八年(1482年),降州为县。
军是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五代。有两种:一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茶陵升县为军,隶属荆湖南路(今湖南)。嘉定四年(1211年),“黑风岗寇绎骚旁邑,(湖南安抚使曹彦约)讨平之。乃议以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今炎陵)而控制之。”炎陵之置县自此始,时隶属茶陵军。
州也是地方行政区划名,但历代的设置和层级变更繁复。至宋,隶属于路。元属于路或府。明清或属于府,称属州;或属于省,称直隶州。属州与直隶州品秩相同,都是从五品地方行政机构。但前者视同为县,后者视同为府。茶陵基本为属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级市;自成化十八年(1482年)后,历明清至民国二年(1913年),持续不变。
三 吴头楚尾
茶陵东衔江西,南倚广东,西、北拱湖南,“界三路(南宋时湖南、江西、广东三路)之间”,扼湘赣要冲,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年代,茶陵常常首当其冲,建制设置和隶属关系也因之数次变更。
三国时期,军阀相争,连年混战,生灵涂炭。茶陵所属的长沙郡及相邻的零陵郡成为孙权和刘备争夺的地盘,茶陵也因之成为战场。“建安(196-219年)中,先主(刘备)南征长沙、零陵等四郡,长沙太守韩元以郡降。二十年(215年),吴遣吕岱等取长沙、零陵等三郡。”吕岱攻取长沙、衡州、零陵三郡后,将安成(今江西安福)、永新、茶陵、攸县并入阴山县,以其地属湘东郡。所以,茶陵“建安十九年(214年)属蜀,二十年属吴湘东郡。”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茶陵遭受的战乱更为严重。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因地处十国中的吴楚之间,茶陵成为名副其实的“吴头楚尾”。
吴和楚都是十国之一。吴为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立。唐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唐封为吴王,据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一部分。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被南唐取代。楚为唐潭州刺史马殷所立。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马殷拥兵据潭州(今长沙),被唐封为潭州刺史。光化元年(898年),晋升为武安军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被封为楚王,据有潭衡七州(今湖南境)。南唐保大九年(951年),被南唐灭亡。“楚王萼(马希萼)称臣于南唐,唐主以王兄弟争国,迁王族于金陵,国除。”
茶陵属楚,吴楚争战,茶陵处于对峙前沿,首当其冲。马殷之孙马宏芳曾经拥兵据守于此。在邻近江西莲花、永新的边界处,筑有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城堡马王城(位于今茶陵高陇镇境内),据以防守。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军直趋朗州(湖南常德),擒武平节度使周保权,楚最终为宋所灭。“初,南唐遣边镐取衡。马殷将王进达、周行逢攻镐,镐败走。行逢降周,遂据湖南。至是,行逢子(周保权)降宋,地入宋。”据有湖南全境的“地大力完”的楚,最后归附北宋时,人口不满十万户。统计同时表明,茶陵境内,后来再也找不到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以前原居茶陵的宗族了;也就是说,唐懿宗咸通年间以前的茶陵原居民十室十空,茶陵境内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后裔了。不论人去了哪里,原因只有两个,或是天灾,或是人祸,或是兼而有之。呜呼!斯世何世,兵连祸结,一至于此。呜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0-03-30 16:29:27
2014-02-14 09:55:28
2017-07-11 19:32:03
2014-02-14 09:54:49
2019-10-30 10:49:36
2019-10-30 10:45:06
2017-07-11 17:28:37
2017-07-11 17:27:0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