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溯源沿革 >> 红拂墓的一宗诗案 丁水生 >> 阅读

红拂墓的一宗诗案 丁水生

2015-10-15 16:46:04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727

文/丁水生


民国28年(1939),“南社”醴陵籍诗人、学者许德彰,曾著《醴陵文献录》一书,穷搜博采,辑收故土轶闻胜迹,如数家珍。可惜书版不传,仅留序文一篇于《民国醴陵县志》中。序文分类综列全书梗概,第17节内容为名人丘墓,题道:“晋冢存疑,唐墓失考;瘗字惜红,事设虚造。”寥寥数语,便道出两座著名古墓的真伪症结。
“晋冢”在醴陵城东营(云)盘岭,不属本文范围。“唐墓”即醴陵西山红拂墓,以人物虚构于史无据而谓“失考”,识者对此多有阐明。但从唐人杜光庭传奇《虬髯客传》问世,红拂便以她明丽动人的侠女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她睿智识才的英风慧眼,不慕荣华的高贵品质,勇敢私奔的侠骨柔情,被人们演绎赞唱了一千多年。
醴陵的红拂墓最早出现应在明朝中叶以后或清初。查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所刊《长沙府志》,所属十二州县胜迹列名,醴陵的醴泉井、三刀石、梯云阁、乃至王仙登真观、西山丁仙观等等均在其中,独无红拂墓,足证此前文献并无记载。因传说唐朝李靖当年统军南征岭桂,曾驻军于城郊西山,于是悠悠渌江之滨,青翠山峦之上,久之便附会出这么一座“埋香冢”。如“梁祝”“白蛇传”的故事一样,人们津津乐道情愿指实:杭州西湖有座“断桥”,就是白娘子重会许仙处;浙江某县某庄,果真有一座“梁祝化蝶合葬”的真坟!又因传说红拂女当年归依李靖侍佐军幕,夜剑兵书,后来染病不幸亡故就葬于此山。李靖为“募僧守墓”,在墓旁建起了这座“靖兴寺”。而歌咏红拂的诗篇,在清朝县志中才开始屡见。明朝县志虽已不可觅,但有正德年间举人丁淑一首《游靖兴寺》,颇为有名:
偶陪星履步晴岚,倒听疏钟度石澜。
薄暮江空渔响断,隔溪风送竹声寒。
波涵渌浦源头远,玉种蓝田地步宽。
佳句不须红袖拂,风云千载护岩端。
虽未直接抒写红拂,但清秋薄暮,渔火疏钟;思彼佳人,在水一方。其意境极为优美。民国时修缮红拂墓,曾刊刻此诗及诸家咏唱于墓前石壁,故称此壁为“护壁岩”,即由此诗意境而来。但不知什么缘故,近年有些出版物中,这首《游靖兴寺》及丁淑另一诗作《登丁仙观》,竟被冠于“南社”诗坛泰斗柳亚子名下!笔者对此存惑已久,故撰文略为一辩。
其一如上所述,丁淑此作已载具清代多部县志“艺文篇”,并入集清光绪年间县人陈昌广所辑《渌江诗存》。近人如民国初醴陵才子傅熊湘著《醴陵乡土志》,“山水”一章曾征引此诗结尾一联。傅、柳同为“南社”巨擘,且交情友谊甚笃,如诗系柳作又是歌咏自己的故土胜迹,决不至不知而误引为丁作。
其二是醴陵另一“南社”诗人卜世藩(别号云庵),于民国乙丑年(1925),曾作《醴陵重修红拂墓建惜红亭立虬髯传碑跋尾》一文,刊于《南社湘集》第二期。文中述说修墓缘起,援引丁淑诗作,与傅熊湘同出一辞。而柳亚子身为“南社盟主”,云庵对其诗作为人也不是不熟稔。有此二据,这一宗诗案自然立剖而明。笔者决无造作出奇“唐突大人”的意思,----亚子生前煌煌大音,震铄千古,曾被郭沫若许为“当世屈原”,谅不愿掠渌江古人为己美;丁淑诗作最终回归自己名下,也不至因弃亚子“名号”而有贬损。
醴陵红拂墓多年前已重新修葺。新建的“惜红坊”牌楼下,有登山墓道直达坟茔,一冢圆丘如故。券顶高耸的汉白玉墓碑两侧,前人题刻的一副名联“红拂有知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依旧宛然在目。旁边新立红拂女塑像一尊,手按宝剑,披风飞扬,与传说中的红拂“长发执拂、脉脉含情”,妩媚中不失英气逼人的形象,稍有距离。但这已是见仁见智的题外话了。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5-07-11 16:28:43
2015-07-11 16:27:55
2015-07-11 16:27:04
2015-04-05 10:34:57
2018-07-23 10:10:43
2015-04-05 10:34:28
2017-07-11 19:32:03
2019-10-30 10:49:36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