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不纳妾不续弦的婚姻观
谭定祥
谭延闿,湖南茶陵县人。清光绪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880年1月25日)生。据传延闿将生时,其父方寝,梦何文安(凌汉)衣冠来拜,突然惊醒,恰好此时延闿生,因此字为祖安,亦号无畏,后来人们尊称他“畏公”。畏公从小聪明伶俐,7岁入塾受经,11岁学制艺文学。光绪皇帝的师傅、状元出身的翁同和见了他的诗文后,称他为“奇才”。谭延闿1904年考中会元,填补了湖南在清代二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同年又举进士,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为当时的“湖湘三公子”。文惊朝野,诗传后世,赢得近代诗人陈散原“天才追玉局”的赞誉,更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政治生涯上则三主湘政,并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和掌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不愧为清末民初的一位奇才,民国初期的风云人物,豪杰之士。
自古多情属豪杰。谭延闿有情也有义,但他一生中未纳过妾,中年丧妻后也未续弦,连他最崇敬的孙中山先生亲自为之作伐,也被巧妙地谢绝了。这对于一个有地位、又处于那样的社会环境中的人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庶出堪为恨 母爱高一切
谭延闿其所以不纳妾,与他的生母有直接关系。他的生母李氏是河北省宛平县人,早年父母双亡,与其弟相依为命,后来沦为谭府青衣婢女。清同治十年(1871年),延闿之父谭钟麟奉命赴陕西任布政使,元配陈夫人患病不能随任。因李氏温柔端庄、明达贤惠,又勤劳质朴,便纳为妾。光绪五年,谭钟麟已被加兵部尚书衔,任浙江巡抚。这年十二月十四日,李氏生延闿于杭州节署。
延闿幼年时,有人讥称他为“小老三”。聪明异常的他感到诧异、不解。一次,他问母亲李氏:“为什么别人叫我‘小老三’?”母亲听了顿时眼泪汪汪,但并不作声。在延闿再三请求之下,只得噙着眼泪说:“儿呀!我是你父亲纳的妾,妾所生的孩子叫‘庶出’,‘小老三’是看不起‘庶出’的意思。”延闿听后,母亲平时不能与家主同桌吃饭,只能小心谨慎地站在旁边服侍等情景,立时浮现眼前。妾被人蔑视,生的孩子也被人看不起,他非常气愤,此后,他以“庶出”为恨。但他更同情和孝敬母亲,尤其是把母亲的教训当作“金科玉律”,不敢有半点违拗之举。母亲曾告诫他:“读书所以学为人也,徒猎取富贵功名何益?吾望汝曹为好人,不望汝曹得好官也。”延闿后来在官场上“八面玲珑”,被称为“药中甘草”,与母亲告诫有很大关系。母亲也曾以自己受过的难言之苦,告诫儿子“不要纳妾”。母爱高于一切,延闿一生未纳妾,这就是他对母爱作出的决择。
故人恩义重,不忍再双飞
谭延闿的夫人姓方,名榕卿,河北省清宛县人。生于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比延闿小2个年号。她的父亲方右铭,字汝翼。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谭钟麟任两广总督,方右铭任江西布政使,两人交往甚密。通过媒妁之言,父君之命,方女士归于延闿,此时,延闿16岁,尚在广州念书。这年三月初三日,延闿就婚南昌,门户相对,天作之合。据《谭夫人方氏墓志铭》载:方氏“温莹如玉,不諐笄总之仪,冲婉蜚华,聿箸织纴之巧。以仪酒食,亦知文史,作则釐尔,柔嘉有章”。她非常关心和爱护丈夫,全力支持丈夫求学与从政,谭延闿非常感动。夫妻之间互敬互爱,恩爱异常,伉俪情笃,感情专一。他俩生育二男四女。子伯翊、季甫,在国民政府中皆有声于时;女淑、静、祥、韵,均有所作为,淑为书画家,祥为副总统陈诚的夫人。方氏教育有方,不愧为贤妻良母。
可惜红颜命薄。1918年5月16日,方夫人不幸病逝于上海,春秋三十有八,与延闿共同生活了23年。当时,谭延闿正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参加“护法”,督师于湖南零陵。家人不敢将这个不幸告诉延闿,因为他们知道延闿夫妻感情深厚,怕延闿悲痛,影响军务。1920年第三次督湘解职后赴上海,适逢方夫人的灵柩运往长沙安葬,在洞庭湖两船相遇。随行的吕遽生先生怕此时心情不太好的延闿雪上加霜,未以实告,只托词说熟人停泊,过船独吊。延闿到上海才知,引为平生最痛心之事,只得命子翊、女淑等卜葬方夫人于长沙县五桂塘之原。挽联云:“决绝在离别时,一恸自伤忧独活;贤孝本平生志,九泉为我慰双亲。”延闿决心在军营中素食百日,以表哀思。这年春节,浏阳幕客刘雨人念延闿素罕素食,又届年宴,嘱厨师治荤,以欢度春节为名,为谭延闿解忧。不料,在酒席上,延闿始终不举筷,使在坐之人皆为大惊,雨人更是恐惧不安,只得罢席。
特别是在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上已日),谭延闿总是逢辰触景,皆有悼亡之作。1930年,谭延闿已经50岁了,病魔缠身,他在南京又一次写下了思念亡妻的《庚午年上已》的悼亡诗。诗曰:“花飞柳蝉乍晴天,上已风光又眼前。人去也如春可惜,老来犹有爱难捐。永怀禊事谁中酒,坐阅流波感逝川。三十六年容易过,不应改历始茫然。”这一天,是他们结婚36年的纪念日,方夫人去世已经12年了,谭延闿写下此诗后仅数月也去世了。
方夫人去世时,延闿正值中年,名媛才女属意者有之,友人敦劝续弦者更多。他本来可以万里挑一去寻觅他心爱的伴侣,但他一律拒绝。谁向他提起再娶之事,他便引用古诗“上山採靡芜”与庄子(蒙叟)鼓盆可歌的故事,以及《世说新语》中“周巙制礼”的笑话,暗示不续弦之意;同时感情深挚地念出他的悼亡诗句:“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使人再难以启齿。不纳妾,不续弦,延至子孙尚未更改,已经形成家风。
妙计拒作伐 中山也无奈
方夫人去世后,孙中山先生看中延闿是个人才,又见他忠心耿耿追随自己革命,顿生同情之心。辛亥革命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扩组为国民党,延闿立即加入,并首任湖南支部长,并全力支持武昌的革命军队;当孙先生自欧美返国时,谭延闿首先通电:“代表全湘百万生民欢迎”,从而形成了新总统人选的一致呼声;1916年,他对人言:“革命领袖,非孙公莫属”,这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仰慕。孙中山先生也非常信任与器重谭延闿,让他在广州大本营担任重要职务。因此,孙中山先生经宋家同意,亲自出面作伐,想将当时才22岁的姨妹子介绍给丧偶未娶的延闿。延闿知道后,感到非常为难。如不同意,既怕辜负了孙中山先生的好意,又怕得罪了宋家;如果同意,自己年老体衰,怕耽误了宋小姐的青春,更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对不住心爱的亡妻。为此,他进退两难,坐立不安,彻夜难眠,不知如何是好。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反复思考,想出一计。一天,天气特别晴朗,他带着暗中筹备的一份厚礼来到宋家,一进门,宋老太太正好出来接待,延闿连忙给宋老太太叩了三个响头,甜蜜地叫声“干娘”。宋老太太虽然感到意外,但意识到有这么一位“干儿子”,却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扶起延闿,并叫出宋小姐出来相见,延闿又认为“干妹妹”。宋小姐猜想到延闿的意图后,非常感动。孙中山先生知道后,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真是无可奈何。
1917年,蒋介石东渡日本向宋小姐求婚。宋小姐提出:“非延闿作媒我不嫁”。蒋介石只得请延闿帮忙,谭延闿痛快地答应做“月下老人”。当时,宋母虽勉强答应,但宋兄坚决反对,延闿多次登门,终于说服了宋兄。12月1日,蒋介石与宋小姐在上海结为夫妻。
此后,谭宋两家关系更加密切。宋夫人认延闿之女谭祥为“干女”,视为亲生一样。她坚持“文要博士,武要将军”的标准为“干女”择偶。经多方考察,看中了时任第八师师长的陈诚。但是,当时的陈诚还不是将军。一次,她对蒋介石说起此事,蒋对陈作战勇敢早有好的印象。因此,爽快地说:“这有何难?”不久,陈诚晋升为少将。蒋还亲自找陈谈话说:“谭小姐是很不错的,他是谭公之女,从美国留学回来,她既懂中文,又精通外文,很有才华,你今后是少不了这样的贤内的。”所以,人们说,谭祥的婚姻是宋夫人亲手撮合的,是蒋宋对谭延闿的感恩报答。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