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又铮
我深深体味到,一个地方的特产,大都能体现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我老家的火焙鱼就是这样。
或许你吃过火焙鱼,那一般是从水塘里、山间小溪流里,捞取小鱼嫩子焙成的。 虽说金黄灿灿,却怎么也难有朱亭火焙鱼鲜美香甜。
朱亭地处湘江上游。从地图上看,它处于湘江的一个大“回湾”。每当春雨潇潇,桃花水大发之时,各种鱼仔在此水流中大量繁殖。许多渔民便趁机戴上斗笠、穿上雨衣,划着小船,迎着风浪大量捕捞小指尖粗组的鱼仔。这家伙的鳞片墨青光滑,肉身十分肥嫩。将它弄回家,接下来就是精心烘焙。
父老乡亲们办事认真得令人佩服,焙鱼嫩子,就是最好一例。他们首先将活蹦乱跳的小鱼洗得干干净净,连鱼的肠胆也干净无污;然后在鱼盆里,喷点白酒撒点盐,在锅里擦上一圈不太多的茶油;紧接着,将鱼一条一条贴在锅上,用微火慢慢煎。有人为收藏得久一些,还将焙出来的金黄色小鱼,又一条一条排放在篾筛里,再用微火烘焙一会儿。
烘焙小鱼是万万急不得的,每一道工序要有条不紊。这样就不会把鱼烘焦、烘烂。鱼焙好后,闻到溢满屋的鱼香,谁不会唾涎欲滴?
由于朱亭旁的湘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好水质,加上精心烘焙,火焙鱼特别清香可口,刺少肉细,很让人喜爱。
据说,当年朱熹来到山青水秀的蒲湾(朱亭原名),当地官员就曾用火焙鱼招待他。朱熹尝后赞不绝口。可以想象,金黄金黄的火焙鱼,配上红辣椒、绿香葱,色香味俱全,谁不青睐?难怪,许许多多在外地或工作、或长住的人们,一回到老家,说到美食总忘不了火焙鱼。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