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湘东百业 >> 漫说茶陵茶 >> 阅读

漫说茶陵茶

2010-03-12 22:29:0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340

漫说茶陵茶

/尹烈承


茶陵是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产茶的历史悠久,这一切都缘于云阳山。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解民疾苦,到云阳山尝味百草。一天,他误食一种毒草,头晕腹胀。他在一株矮树上抓了一把嫩叶咀嚼,边嚼边感觉清凉沁人,不久即头清目张,心爽神怡。于是,他要记下这棵树,但又不知其名,便画个符号:上面画株草,因其叶像草一样的嫩绿;中间画个人,意即人可食用;下头画棵树,因其荆柯似树枝。这以后,便依其画的符号称之为“茶”。神农发现了茶,即在云阳山教人识茶、种茶、用茶。由此,茶茗的功用被人们所认识,种茶之艺,饮茶之妙,亦被人们所接受。此后,种茶成为一种产业,饮茶成为一种风气,并形成了茶文化。炎帝神农氏被后人尊为“茶祖”,茶陵亦因“茶祖”而缘出县名“茶陵”。茶叶系常绿灌木。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白色,有花梗。蒴果扁球形,有三钝棱。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用种子、扦插或压条繁殖。茶陵的气候和土壤都较适宜,因而,高山平地广泛栽培。

茶叶含茶碱、咖啡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除充作饮料外,并为制茶碱、咖啡碱的原料。其根可供药用。

茶陵历史上以云雾茶、六通庵茶、花石潭茶,闻名于世。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陵茶列为中国三大名茶系列之一,足见茶陵茶在唐代之前即享有盛名。

茶亦属雅俗共享之品。水沏茶叶而成的饮料,即茶水、茶汤,清凉可口。渴时,仰脖大喝,渴即解;不渴时,细细品尝,捧一杯清茶,见青绿摇曳,茶香袅袅,心便随着那舒展的茶叶一同缓缓沉入杯底,如入出尘脱俗之境。因而喝出许多讲究,发展成一门学问,也派生出很多文化内涵,以致成为茶与点心的合称,如早茶、晚茶;又为聘礼、贺礼的代称,如订婚聘礼中的“茶礼”、“受茶”,建房乔迁贺礼中的“打茶”、“授茶”等等。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漫长的封建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者的地位和利益,对于茶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文化现象,不予支持,并以“茶引”、“茶由”、“茶税”等各种政策措施限制茶叶生产的发展,连对茶商贩运茶叶的数量和地点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茶税的种类多,税率高,茶农和茶商都不堪重负,因而出现贱茶、伤茶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唐代以后,茶陵茶叶生产出现“马鞍型”发展情形。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大部分茶山控制在地主手里,生产的随意性较大。虽然有过几个大的茶庄,但总体生产水平下降,特别是明洪武年间,由于瑶役和赋税过重,茶陵人口都减少过半,农业生产聚落,作为副产品的茶叶几乎是无人问津。到清代中叶,茶叶生产重新崛起,百亩以上的茶庄就有10余家。民国时期茶叶生产又日渐衰落,到民国23年全县仅有60亩,总产1吨,不够自给。之后,又有所回升。1949年为275亩,总产9.3吨。解放后发展较快,特别是1964年后,江茶场、虎踞茶场、长岭茶场和部分乡镇、村相继办起了茶场,逐步形成以红碎茶为主、绿茶为辅的产品结构。1974年被定为湖南省红碎茶生产基地县。到1978年全县茶园面积13237亩,总产677吨,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100个年产5万担茶叶的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1年,各乡村茶场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82.7%。农村体制改革后,管理及炒、揉、烤等技术跟不上,质差价低,茶叶生产出现回落。1985年茶园总面积降至8100亩。1989年又上升到9130亩,总产777吨,其中红碎茶638吨。同时,还生产出一些名优产品,其中炎陵牌绿茶曾获国家金奖;“茶陵银针”在省茶叶鉴评会上被评为名茶,并被授予市优质绿茶称号。1992年茶叶面积减少到8733亩,总产352吨。现在,全县茶叶面积在4000左右,所出产的“江翠梅”、“江翠芽”等产品仍在市场叫好,畅销国内外。

茶,是遗落凡间的精灵,清新而又淡雅。周作人曾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说明品茶有着超凡脱俗之高雅,劳累或紧张之中,不妨偷闲去品一杯清茶,浓郁的茶香会使你神经松弛,心高气爽,飘飘欲仙。现代人的许多麻烦事就是在这品茶中解决的,许多交易也是在茶馆里完成的。

生活就像一杯百味茶,有甜,有酸,也有苦,但它始终充满着香味。富有优良传统的茶陵人,就是因为品出了这个味,所以,能跨越人生的一道道沟沟坎坎。其实,人生的要求真的是很低,不过是一日三餐吃好喝好,夜睡安眠,时时有个好心情。“好”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好”就是两个字——平和,即浓郁而又纯淡。即使深潭下面急流涌动,表面上仍然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茶陵人的心灵,智者的心灵何尝不是如此啊!所谓心静如水,即“好”之谓哉,茶之道也。然而,面对茶叶面积逐年缩小,产量连年降低的状况,茶陵人又将怎样呢?只要你看看云阳山老树所焕发的新姿,旧叶下所绽开的蓓蕾,你就会知道,在当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茶陵人已再一次调整心态和观念,以一种豁达的心境,重振茶叶产业雄风。

(责任编辑:陈立人)


相关文章
2010-09-06 15:31:00
2010-09-06 15:30:16
2012-12-29 09:42:36
2012-12-29 09:42:05
2018-12-27 17:37:01
2018-12-27 17:35:46
2012-04-27 08:49:50
2012-10-13 20:35:52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