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民俗风情 >> 大瑶山里的流金岁月 >> 阅读

大瑶山里的流金岁月

2017-07-11 19:57:5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97
文/李河清

     
  炎陵县龙渣瑶族自治乡大瑶山地区,充满神秘和诗意,千百年来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当地广为传唱的“挖地歌”,风趣诙谐,男欢女爱,直来直去;流传千年的瑶族始祖盘王狩猎、耕地,采茶,采药的故事传说数不胜数; “盘王节”、“晒龙袍”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黄沙干鱼和野生蜂蜜等土特产,远近闻名。瑶族风情似陈年佳酿,余味无穷。
传承千年的“盘王节”
龙渣瑶族自治乡位于炎陵县最南端,和江西省交界。1000多户瑶、苗、畲、汉族同胞散居在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
  每年十一月二十八,是盘王的诞辰,是日瑶乡政府所在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盘王大典,又称“盘王节”。清晨,宽敞整洁的街道上、广场上便开始热闹起来。车水马龙间,一支支身着瑶族服装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它们由威风锣鼓队、龙狮队、长鼓队、唢呐队、贡品队、旌旗队组成。琳琅满目中,只见鼓乐齐鸣,彩旗招展,它携一股美的旋风,如同一条巨型彩龙在长街上舞动,引来人们纷纷注目。
在祭祀主持人宣读祭文后,各界名流敬献花篮。随后的瑶族歌舞表演,舞龙舞狮表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此时,穿行在现场,如同穿行在艳丽多姿的万花丛中。一丛丛鲜艳的瑶族服饰衬托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胜似流动的鲜花在眼前跳跃闪现。用心观察,你将发现,被民族文化滋养出来的瑶族女子个个都是花枝招展、美丽动人。这或许是盘王始祖对子民的特别恩典。
此时,盘王殿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摩肩接踵,纷纷向盘王塑像叩首祭拜,祈求盘王布泽赐福。瓠圣门内,主殿中央,香雾缭绕。盘王塑像端坐其中,俯看芸芸众生。厅内,《盘王狩猎图》、《瑶族长鼓舞》、《羊角短鼓舞》、《飘洋过海记》四幅大型壁画将瑶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盘展示。让人感觉到瑶族,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虽然分布在天涯海角,却始终心相连,情相依,念念不忘祖先恩德。而今,坐落在各个村口内的盘王殿尽显古朴、典雅风韵,早已成为瑶族文化中心和祭祖圣地。
盘王节期间,参加规模盛大的盘王宴和“万人豆腐宴”美食活动,喝上大碗泡茶,饮一壶瓜箪酒,尝几块荷叶米粉肉,很快就会陶醉在瑶族人民的淳朴风俗里,充分感受着瑶民平常热情好客,乐于交友的品行美德。
至于长鼓舞艺术的表演,更是一个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长圆柱状的羊皮鼓在一群瑶族男性的腰间来回晃动。手舞足蹈,鼓声咚咚,虎步雄雄。时而似奇兵出阵,势不可当。时而如骤雨呼啸,酣畅淋漓。将男性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进行综合展示,给人们以新奇的视觉享受,堪称舞蹈艺术奇葩。长鼓舞一直是瑶族人们祭奠始祖的重要方式。相传当年盘王上山打猎,与野羊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树杈上面。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羊皮,制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示祭奠。千百年来,长鼓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标志物。
当然,诱人的瑶族风情,是由瑶乡美丽山水蕴育而成。这里处处山岭含黛,碧树摇翠,山花灼灼,野果玲珑。这里的山就像瑶乡的少男少女一样,神采奕奕,充满阳光。而山岭中纵横交错的溪河水更是清澈透亮,雅韵翩翩。恍如瑶胞口中释放出来的山歌,时而激情喷涌,时而婉转缠绵,让人不知不觉中就陶醉得忘乎所以。
“药王节”和“挖地歌”
大瑶山深处,瑶族同胞的民俗活动颇多,有流传几百年的“尝新节”、“晒龙袍”、“药王节”和远近闻名的“挖地歌”。
瑶歌“尝新节”,俗称“吃新节”,和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同胞们一样,瑶族“尝新节”是每年即将进入秋收的时节,农历七月初七。当日,瑶胞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先由寨老或师公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头彩新,摘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杀鸡,用整鸡、猪头、羊头、九串猪肉和二十四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族人按辈分尊幼排列,跪拜祖先,师公口诵经书,用竹鞭指五谷六畜教识,众人如学生状规矩跟读。祭毕,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拴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竿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结束。节日期间,瑶族同胞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
大瑶山地区海拨高,湿气重,温度低,一年四季瑶族同胞大多围坐火堂烤火叙旧。当地有“晒龙袍”的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瑶民都要翻箱倒柜,倾其所有,把家中衣物晾晒于木楼四周,一来去除衣物湿气和霉味,二来借机向左邻右舍炫耀其家底。
  端午节,在江南水乡流行的是赛龙舟,而大瑶山飞禽走兽和各种植物丰富,河流滩多道弯落差大,瑶民们过的是“药王节”。当日,各村各寨的采药高手,把自己日积月累在大瑶山挖采的中草药,集中展销、推介。“药王节”是瑶族医生展示其行医治病的拿手戏,也是村民们交流养生保健之道的盛会。颇感遗憾的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药王节”已渐渐淡出村民们的视野。
  采访瑶胞张承恩,让我领略了瑶乡流传久远的“挖地歌”——像江河船夫拉纤喊号的民间文化,几十或几百多人,在又高又陡的岭坡上,一字排开垦荒,于鼓锣声中亦唱亦作,内容或打情骂俏,或家长里短,或生产劳作,现代都市已鲜为人知的“挖地歌”,在大瑶山却家喻户晓。
  张承恩,今年66岁,家住龙渣瑶族乡青山寨,是瑶乡中有名的“活地图”,和笔者一样也是湖湘文化志愿者,他常年在外挖采中草药,为村民行医看病。自从早年住进儿子家便和我结成朋友。他告诉笔者:大瑶山每户或每人都有面积足有数千亩的坡岭,为解决人力问题,当地流行互相“背工”,即换工劳作;“挖地歌”就这样出现了,其内容分出工、收工、和劳作,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20年前,张承恩开挖一片岭坡地,7人帮厨,4人敲锣打鼓唱“歌郎头”(即引子),128人参与“背工”,在长长的岭坡上一字排开,挖地唱歌,热火朝天,酣畅淋漓——“农民种地,不忘赶节气;哥妹同挖地,卖劲又卖力。只望收成好,早日结成对”。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2-02-02 14:19:54
2012-02-02 14:19:19
2012-02-02 14:17:41
2017-07-11 19:57:50
2014-02-14 10:11:18
2019-10-30 10:23:37
2019-10-30 10:22:37
2019-05-30 10:27:0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