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溯源沿革 >> 茶陵金州城谜团之破解 >> 阅读

茶陵金州城谜团之破解

2016-11-15 16:36:5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311


文/王薛刚
  古代茶陵“治尝易地”。北宋(960—112)迁入今县城思聪街道城中村的大兴村城门组一带,筑有金州城,但城是否存在、筑于何时、为谁主持所筑等等,自宋大中祥符(1006—1016)记载始,经历代方志转载、或续记,逐渐形成一大谜团,至2015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为纪念毛主席千里来寻故地回茶陵50周年,整理出版当年5月21日,他老人家夜宿县委常委楼曾索阅过的《茶陵州志》(同治九年<1870>版),才发现该志“艺文·记”中藏有大学士彭维新所作《重修州城记》(乾隆三十一年<1766>),可破解这一谜团。

谜团形成概况

  1.“金州故城,在县八十里,旧经云:邓宜所筑,未见。故城在长沙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本汉县,至隋(581—618)废,唐武德四年(621)即古城南云州仍复立县,正(贞)观元年(627)州县俱废,圣历元年(698)复立县”(《祥符茶陵图经》)。“图经”为一种方志体裁,由地图加文字说明构成。“南云州”,指至隋,茶陵县被废,与攸县等地组成一个州的行政区划,州治在今攸县网岭镇罗家坪。此记中出现当朝就“金州故城……未见”之谜。
  2.《茶陵州志》(明嘉靖四年<1525>版):“北十里曰:金州城,为宋祥符邓宜筑”(“城池”篇)。“金州城在州北九里,旧志云:宋祥符间邓宜筑”(“古迹”篇)。“宋知县邓宜大中祥符任”(“官守”篇)。此记中“州”“州北”均指今县城已筑的“南宋古城”。出现“十里”“九里”之不一,似乎强调“邓宜……任”。
  3.《茶陵州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茶自汉为县,治尝易地,隋入湘潭,唐复为县,今治未有城”(“城池”篇)。“金州城,在治北五里[祥符图经];金州城宋祥符间邓宜所筑[城濠记];在州北十里,今属左二都”(“故城考”篇)。此记中出现:“未有城”,且用“今治”,即用当时所筑的“南宋古城”来作定语。也有“五里”、“十里”之不一。
  4.《茶陵州志》(同治九年<1870>版):“茶自宋迁今治,初末有成”(“城池”篇);“金州城在州北五里[祥符图经]。金州城宋祥符间邓宜所筑[城濠记]。在州北十里,今属左二都”(“古迹”篇)。“宋知县邓宜,府志作宣。入唐所建治,名金州城。大中祥符间任”(“官守”篇)。这里出现:“金州城……邓宜所筑”与(金州城)“入唐所建治”矛盾,也似乎强调北宋邓宜“任”。该志在“循良”篇中记南宋知县刘子迈主持筑“南宋古城”时,记有:“茶旧邑弗城,垒土为城”,“弗城”即“南宋古城”未筑前的北宋,县无城。
  5.《茶陵县志》(199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金州城遗址:宋大中祥符间(1006—1016),邓宜任茶陵知县时所筑。1986年考证,遗址位于今思聪乡大兴村城门组一带,约16万平方,今残存高2米、宽8.5米土墙一段”。此记为地下考古发掘印证的金州城是存在的;肯定了邓宜筑,对历史上所记有矛盾处,未作任何考释。

谜团认知释疑

  “认知”,即认识与知识。可释疑的应有:
  1.金州城存在是肯定的,也应是茶陵县北宋时的一座县城。这是地下考古的实物,可印证古人记载有正确的部分,也有失误的部分。方向正确,五至十里的距离,为约数,因可为直线距离,亦可以所行路程的距离,“八十里”之地去看,当然找不到;即使按历代方志茶陵汉为县,县治为“茶王城”,筑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至圣历元年,该城使用了823年,一个土夯泥墙之城,寿命难以再长,何况地方政治中心,必会由经济中心而转移,宋时茶陵的经济伴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而有长足的发展,“治尝易地”的记载是符合逻辑和历史的。何况至北宋,“茶王城”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后筑的“南宋古城”从地方志记,也仅使用五百多年就不得不重修。邓宜上任使用金州城应是无疑的。
  2.茶陵历史的发展与全国历史发展是一致的或称离不开全国历史大背景。唐朝大统一,“茶陵为县”必有“入唐所建治”,应是未完成。因“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后经唐末农民战争后,进入五代十国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时,茶陵属马楚政权所辖,茶陵为县,其防守的重心在境东,筑有马王城。马楚政权被灭,县城也被毁于战火中。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大分裂,茶陵仍为县,必用“入唐所建治”也无疑。这段历史与地方志的“沿革”,与“马王城”记载一致,“马王城”位于今高陇古城村。马氏在茶陵政权被灭,马氏人员隐居深山密林,北宋统一后才出山,繁衍成茶陵马氏一宗族,其族谱所记与地方志也为一致。
  3.从我国古城知识和古代筑城技术史来看,也可释疑古人记述有正、有误。我国古代城市叫“城池”,“城”指城墙,“池”指城濠,也叫护城河。“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郡县制,城市为各级统治机构的所在地,由汉及清,基本上沿袭这一体制”(《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年版)。“用土夯法筑城,在我国沿用了很久,直至宋代用砖包砌墙才逐渐增多。……不过用砖包砌城墙,工费巨大,从它开始出现到全面推广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明初修北京城时也仅在城墙外侧包砖,到正统年间(1436—1449),才又在城墙内侧包砖,明(1368—1644)中叶以后,砖城迅速增多。至清代县城以上多用砖筑,只用土筑的土围子则少见了”(《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
  “土夯法筑城”,指城墙是用泥土夯筑而成,“城”字,造型就是“土”与“成”,“城”字带“戈”,防守与防卫的意思。“土围子”也意指泥土筑的围墙。茶陵古代多为“州”,也属散州,相当于今之县级市,级别上清以前不可能用土夯再砖包砌,重修后才“城身表里皆石”(《重修州城记》)。由此判断古人记的“未有城”,应是没有城墙或不见城墙;“垒土为域”,指城墙坍塌成一堆泥土垒在那儿,“域”,可见到城的区域或范围,正因如此,才有南宋筑城之举,这一点“宋·荆湖南路属郡丞刘用行”写有“南宋古城”的《筑城记》,他是见证金州城“垒土为域”、“城墙既夷”、“旧邑弗城”和时任省管民政、军政的余嵘为什么督促茶陵筑“南宋古城”和全过程的。
  认知释疑,仅判断古人记述之有正、有误,仅为释疑而已。

谜团最终破解

  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整理出版同治版州志,费时两年,不仅重印有原版,且有“点注版”“白话版”,其中点注工作是反复阅读、研究、考证的,请的是权威、教授和古汉语博士。发现茶陵方志记的“古城”史事,除“城池”、“古迹”专记外,许多史事是散落在“祀典”“学校”“官守”“循良”“地界”“街坊”等篇中。清代重修州城,“城池”中不见“重修”二字,而“乾隆三十一年协办大学士彭维新”所作《重修州城记》又载入《艺文·记》中,才有确切的载记“至宋祥符邓宜续筑者,曰:金州城,其故址湮废,今之城……”“今之城”记载了为什么要重修和如何重修成为“城身表里皆石”的,记述十分详实而具体。正因能重修,才能有存至今天仍存的城墙,并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所述,认知释疑又印证了彭维新所记合情合理,让其“记”终于能破解这一谜团了。并得出结论:金州城为“入唐所建治”,但未建完,进入五代十国,茶陵以马王城为治,至北宋邓宜任知县才续筑完成并为治的。
  茶陵古城有六,坊间研究者一一加以研究、考证,是因为恩格斯早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新的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濠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耸入文明时代了”。所以茶陵这些古城就事关茶陵文明史和当今建设文明茶陵的大问题,古城就是茶陵文明的根和魂,更与茶陵县委、政府“打造湘赣边界中心县”相关,决不能小视。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9-05-30 09:57:32
2011-04-21 23:29:44
2011-04-21 23:29:11
2011-04-21 23:28:24
2018-12-27 17:59:12
2013-05-10 16:44:45
2013-05-10 16:43:24
2013-05-10 16:42:5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