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老圩探源
文/曾征林
平水老圩,地处茶陵县西北,隶属平水镇,洣水南滨,全镇腹地。古为三大名圩之一,成于清代同治,盛于解放之后。平水圩因“河面宽似平湖,水清如镜平”而得名,又因在航运地理位置上拥有“平静港湾,安全水路”著称而誉名平水。但今人多崇尚前种说法。
洣水发源于万洋册西麓,流至茶陵县城,沿途多是弯道隘关,特别是县城出口洪山庙处,两山对峙锁江,风浪排空,惊险相随,前人在此立庙祭拜,祈求航行平安。过了洪山庙,洣水遇山西折而行,河面渐宽,凸现左岸一块方袤草地,早先人们称其为“三角坪”,亦即今天的平水圩所在地。故《茶陵县平水乡志》载曰:“洣水至此境段,河床宽阔,流水平缓,船舶、木排常停靠于此避风、食宿。”老船工回忆那着《水不谣》佐证道:“上有惊险洪山关,下有急流犁壁滩,水上纤夫上下苦,要想偷闲到中原(指三角坪)。”
过去,交通不发达,水运为主。城市圩镇多傍水而设,“三角坪”这块滨州福地,自然被人们看好。据《曾氏族谱》称:“五百六十年前,开寨始祖曾均智率家室来到梅子洲(三角坪旁)落户创业,繁衍生息。”接着胡姓、刘姓、罗姓等先辈相继来此安营扎寨。一段时间以来,“三角坪”人气旺盛,过往船只、排筏也在这里停靠驿站、休憩补充,交易渐开,不久就出现了一些木棚、货担在此招徕生意,萌发圩场雏形。清同治二年(1863年)数户夏姓商民青睐这块风水宝地,来此立铺开店,茶陵县枣子园周焘(清乾隆进士)的后裔们也赶来兴产置业,接着谭姓、张姓等多姓氏人等纷纷来此据市而商。于是,地以圩载,圩以名冠,从此,人们不再叫“坪”而称“圩”了,彰显了地、圩、名的同一。民国七年(1928年),当地士绅谭芳庭、彭得利、夏明汉等牵头,扩圩场、建门店、办行栈、修道路,进一步完善设施,至解放前夕,平水圩集市区有店铺40多栋约5000平方米。
解放后,平水圩热门非凡,人民基层政权的区公司也因圩在此设立(后易名为七区政府、平水人民公社、平水乡、镇人民政府),平水圩成了全镇的政治、经济、商贸中心。近20年来,公路交通优势凸显,水运渐衰,加之该镇又在距老圩3公里处106国道旁新设集市,平水圩日渐式微,难显当日繁荣。但老圩商机犹在,潜力无限,只需修建一条1000米的弧形公路接通106国道,繁荣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刘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