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湘东百业 >> 潞水打油 >> 阅读

潞水打油

2010-11-17 23:44:3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80

/段立新

       旧时,潞水地区居民食用的植物油脂主要来源于油茶、油菜,即民间素称的茶油、菜油。方言称榨油为“打油”,榨油的工具、流程及方法,沈从文先生在他的小说《阿黑小史》第一部分中已作过详尽的介绍和描述,读过这部小说的人自然心领神会,这里再稍作介绍。

潞水方言把榨油的作坊叫做“油屋里”。油屋里一般依水而建,以水为动力,带动水轮转盘碾碎油茶仁。你在小溪边看到一个巨大的水轮,水轮上有一个连一个的水槽,农历十月、十一月从早到晚咿咿呀呀转个不停,这时,你就到了油屋里了。

循着水轮往咿咿呀呀的声音走去,走进油屋里的碾坊,你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碾盘:一个正方形的木架下面安装了4个碾轮,碾轮的下面是圆圆的铁槽。烘干的油茶仁倒进铁槽,在碾盘不紧不慢的转动中,油茶仁碾成了粉末。工人们把这些粉末装进木甑,隔着水蒸,就好像蒸饭一样。等到这些粉末变了色,捏上去油乎乎的,木甑盖上蒸汽腾腾,屋子里油香扑鼻的时候,工人们就该压麸了。麸,又叫茶麸,就是榨油剩下的油渣饼,压麸就是把蒸好的油茶粉末装进铁箍里面,做成一个个油茶粉饼以备上榨压油。压麸是一项技术活,压麸前先用稻草编成结作经纬,这个结就是一个漂亮的太阳图案。高明的工人压成的麸,圆圆的,厚薄恰到好处,油茶粉不溢不漏,底下的草结散开如女子精心梳成的发髻,颇能吸引眼球。

压好的麸被工人们拿进油榨房,装进油榨里面。油榨由一截完整而又粗重的圆木头做成,固定在高台上。人们先在这一截木头上凿一个长方形的孔,再在长方形孔内把它的上部、下部、两头加工成圆形,如同把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体叠加在一起,在木头里面形成一个上下呈圆形的槽,再配上一部分大小不一的长木锲子,这就做成油榨了。压好的麸装进这样的圆形槽里面,也就是装进了油榨里面,这就是工人们所说的上榨了。这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工人们往油榨里密密的放进木锲子,把茶麸挤得紧紧的。这样,工人们就开始打油了:几个人抱起一根长长的油锤,一下接着一下,叽嘎叽嘎地击打木锲子。一边击打木锲子,一边往油榨里添加木锲子,直到油榨干了为止。茶油就这样压出来了,在榨底滴滴答答流进油缸里。

旧时,潞水民间成立寒露会,专事管理摘油茶事宜。寒露会的设立,目的是确保摘油茶的正常秩序,保证油茶能充分成熟,按时摘取,以提高产油量。旧时的行话,每榨一榨油,工人们称之为“一下”、“打一下油”。据经验丰富的工人介绍,产油量高的油茶一般一下能榨12斤茶油。刚出榨的茶油黄亮浓香,带着热气,倒进锅里会发出一声爆响。这时,工人们往往会捋一把莴笋叶,或者白菜叶,往热油里一放,再翻动一两下就可以出锅了。打油期间,工人们可以随意舀热油炒菜,然后就着热菜喝酒,这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主家新打了茶油,往往会架起大锅“煎油籽”(方言,就是所谓的油饼),然后与家人、打油工人、亲戚邻里分食这油腻腻黏糊糊的美食。茶油香得人眉开眼笑,热菜水酒美得人身热脸红,油籽甜得人嘴角带香。主家欢喜,工人们浑身是劲,亲戚邻里也高兴,这在农历十月、十一月忙碌的乡村,实在是一件美妙而又平常的事情。

潞水地区下坊片的油榨房集中在麻土里。民国时期,麻土里有三座榨油房,民间俗称为“上油屋里”、“中油屋里”、“下油屋里”。旧时,潞水地区出产的茶油,多由攸县人销往外地,所以,民间至今还有“攸县油贩子”的说法。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0-03-12 22:29:09
2018-12-27 17:37:01
2018-12-27 17:35:46
2012-10-13 20:35:52
2010-11-17 23:44:39
2010-11-17 23:44:01
2018-01-29 22:24:59
2017-07-13 10:48:1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