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民俗风情 >> 炎陵独特的民间圩日集市 >> 阅读

炎陵独特的民间圩日集市

2011-02-06 11:40:5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095

                                          /罗章生

炎陵县毗邻赣西粤北山区,地处僻远,交通不畅。自炎帝神农氏以来,人们日常所需和富余农副土产,都是靠就地交换,互通有无。因此,酃县(今炎陵县)一带的圩日集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民风淳朴。如果你有兴趣逛逛这里的圩日集市,那么一定会令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炎陵志·二研斋丛话》云:“酃邑多圩,圩者虚也,商贾交易,朝实暮虚,殆日中为市遗风。”这话不假。酃县多圩,自古享有盛名。一乡一圩,十里一圩,甚至五里一圩,比比皆是。直到今天,炎陵县的许多地名都冠有“圩”字,如塘田圩、沔渡圩、十都圩、船形圩、中村圩、下村圩、水口圩、霍家圩、太平圩等等,那不带“圩”字的圩场就更多了。赶圩日期,解放前是按农历计算,每圩每月或逢一四七,或逢二五八,或逢三六九日不等,三日一圩一月九次,约定俗成,届期赶集。相邻圩场,逢圩日期,一般相互错开,便于商贾交易,也便于农民自产农副土特产品的流通。解放后有的地方曾规定以阳历日期为圩期,说按农历旧规,圩日太密,影响生产,于是新定五天一圩,每月逢五逢十,但农民不认帐,难以推行,没过多久,多数地方又恢复以农历日期为圩期了。

炎陵县一带的圩场,虽然处在群山包围之中,但就某个圩场来说,又都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相对便利,物产相对丰富,所以每当圩日,农工士商云集,其繁华热闹并不亚于都市商埠。圩场无论大小,一般设有南货行、百货行、蔬菜行、肉行、蛋行、禽行、柴行、猪仔行、竹木器行、土特产行等,异彩纷呈,秩序井然。茶油、桐油、生姜、大蒜、木耳、香菇、茶叶、茶饼、笋干、药材、木材、木炭、竹器、木器等产品琳琅满目,颇具本地特色。许多传统产品还饮誉境外,成了招揽商客的“王牌”。如塘田圩的“天堂茶”,历代有名,清代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深得康熙、乾隆皇帝的青睐。中村圩一带的香菇,有百年以上的生产历史,质地优良,纯香可口,一向受“广客”欢迎,曾出口东南亚等地。策源的玉兰片,产量高,质量好,现已成为外销的专项产品。还有石洲的白藤制品,沔渡的竹编制品,工艺精巧,经久耐用,也有几百年历史。

正因为这里的名优特产品种繁多,所以有的圩场还可以行销某一专项产品而声名远播。例如茶攸安酃边境的界首镇圩场,清代以来就以行销猪仔和家狗而闻名。圩场有整整一条街专为猪狗集市,摆的都是猪笼狗笼,等待出手的猪仔、狗仔、肉猪、家狗,不仅品种优良,而且价格低廉。每当圩日,湘东湘南等县客商都到这里大批收购,甚至广东、江西等省的客商也慕名前来长途贩运,以致成为湘粤赣三省的猪狗集市中心。

在炎陵县一带赶圩,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信奉“莫做亏心事,不赚冤枉钱”的道德观念,生意人大都讲究自己的名声,宁愿少赚钱,也要货物好。农家上市的蔬菜瓜果,一般是当天清早现摘现卖,洗尽污泥,剔除黄叶,将残破次果留给自己食用或喂猪喂鸡,选质地良好的挑上圩市出售。手艺工匠生产的竹编、藤编、铁器、木器制品,各家留有各自的“斧记”(相当于今天的“商标”),遇有质量问题,这个圩日买的,下个圩日还可包退包换。长途贩运客商运来的海盐、海带、南粉、布匹等,也都秉着“薄利多销”的原则,能脱手尽量早脱手,以便加快资金周转。过去搞长途贩运,是一种十分艰苦而又冒风险的事情。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讲到广东乐昌挑盐的故事。那时候从茶陵、炎陵县到乐昌没有公路,仅有一条粤汉铁路通火车,但农民一般也坐不起,挑盐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两三百里路程,十来天一个来回,还要挑百斤担子,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更为担心的是沿途多为山路,经常有打家劫舍之徒在途中拦路抢劫,轻则破财丢货,重则性命难保。所以,一般农民不是生活实在难过,是不去挑盐卖的。由此可见,在旧社会农民经商也很不容易,但贩来的货物仍然价格适宜,人们普遍乐于接受,不似个别奸商故意哄抬物价,坑害顾客。因此,你在这里买东西,根本不用讨价还价,只要你看准了,保证不会使你吃亏。

炎陵县人赶圩,虽已习以为常,但也颇有讲究。一般来说,赶圩的人不仅是为了购买商品,还有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目的。所以每当圩日,通往圩场的路上,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络绎不绝。除了肩挑手提各种货物之外,还互相探问生意如何,收成怎样,谁的母猪下了几个仔,谁的伢儿考上了大学等等。一路欢歌笑语,情趣盎然。对青年男女来说,逢圩赶集是他们最自由、最好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或交朋友,或找对象,或会恋人,潇洒浪漫,各得其所。整整一个圩日,他们都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道不完的离别情,不到红日西斜是不会分手的。大约下午34点钟左右,人们该脱手的货物脱手了,该购置的东西也购齐了,圩场也就逐渐散场了,大家满载收获的喜悦而归。如果有人还有什么遗憾的话,也只有等到下一个圩日了。这就是炎陵县的圩日集市,这就是炎陵县古老淳朴的民风。唐诗有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这句古诗可以说是炎陵县赶圩习俗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0-04-18 21:47:02
2012-02-02 14:21:28
2012-02-02 14:19:54
2012-02-02 14:19:19
2017-07-11 19:58:19
2012-02-02 14:17:41
2017-07-11 19:56:50
2014-02-14 10:11:1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