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民俗风情 >> 株洲民间对联故事 >> 阅读

株洲民间对联故事

2014-08-10 10:36:2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508
文/周祥新



夺魁村的对联

茶陵与安仁县毗邻处有一村庄名叫夺魁村。夺魁村名的来历,是说古时村里有人夺了状元之魁而得名。
清朝年间,有一位赴试秀才路经该村,遇一牧童和一渔童在路边作对联为戏。渔童出上联:“路旁麻叶伸青手”,牧童对下联“墙上芦苇尽白头”。渔童又出:“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牧童又对:“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渔童正在寻思,牧童指着自己的黄牛说:“羊角岭上牧牛归,牛归羊不归”;渔童也指着自己的鱼串答:“云秋河里捕鱼来,鱼来云不来”。牧童又说:“三木森森,杨柳、梧桐,枇杷”;渔童接答:“六水淼淼,江河,湖泊、海洋”。
秀才听了之后,开始还以为村童的对联是大人所作,不足为奇,但听了后面两副即兴之联才感到惊讶。遂出一联试道:“风吹马尾千条线”,牧童对:“雨打河滩万点坑”;渔童对:“日照鱼鳞万茸金”。秀才心中佩服村童。当两个村童告诉他这个村“当年状元及第,故有村名夺魁”时,认为是赴试的好兆头,并要渔童带他找客栈。
客栈门口有副对联:“风尘仆仆,今晚且住小店;路途遥遥,明朝再过大山”。还有一副门联写着:“四周青山留客住,一江秀水为君清”。安顿后,秀才信步到河对面游玩,见一户人家贴的楹联是:“村前明月垂金钩,屋后瀑布挂玉帘”。门联是:“双肩挑日月,一手掌乾坤”。横幅是:“开业大吉”。秀才见联语口气不凡,但有一二处不明,老先生出来解释说:“村左有一个小山形如弯月斜向河边,故小地名叫金钩湾,今日是一家豆腐店开业”。秀才恍然大悟,磨盘喻作乾坤,挑豆腐的罗筐喻作日月,遂拍手称妙。东家又拿一张大红纸来请老先生再写一副牛栏对联,老先生见孙子来到身边,就把这对联给孙子去写。原来秀才遇见的牧童就是这位老先生的孙子,渔童是牧童的叔伯兄弟。牧童写了副“牛羊肥壮六畜兴旺,桑麻茂盛五谷丰登”。渔童在旁边想了个鬼点子,要秀才对个下联再走。渔童看了看手中鱼串,出的上联是:“鳝长鳅短鲶口阔,一串无鳞”,秀才原以为是家常便饭不费力气,谁知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也对不上来。多亏老先生出来解围,说秀才路途劳累,以后慢慢对来。
秀才赶考回来,又住夺魁客栈,由于没有对出下联,一个人在河边来回踱步,这时上次出上联的渔童又从河里上来,并把鱼篓里的田螺蚌壳脚鱼给秀才看,秀才于是灵智一闪佳句上来,对出下联:“螺圆蚌扁鳖头尖,通身有壳。”

湖南才子多

唐朝的时候,湖南株洲有个才子,金榜题名后,奏禀皇帝说:“我们湖南才子多得很,都会吟诗作对。”
皇帝听后就下旨派人到湖南察访才子。钦差大人在湖南经过几个月的察访,出了一些对联要读书人对,果然都对得不错。
一天,钦差大人来到株洲河边,看到湘江上来往的船只,口中念出一边上联来:“河里来船货,蜜七桶,漆八桶,七七八八。”
正巧一个卖菜的挑一担菜走过来,听见有人念出一边上联,没有打顿就对出下联来:“道边十担菜,葱九把,韭十把,九九十十。”
钦差大人听了,点了点头。心想,菜贩都能应对,实在是不简单。他沿着湘江往北走。不觉来到清水塘。这时,肚子里有些饥饿,就走进一家酒店,拿出笔来,随手在店门右边写上一联:“清水塘,沽清酒,清清楚楚。”等他喝完酒出门一看,不晓得哪个把下联写了出来:“大坝桥,做大事,大大方方。”
钦差大人离开酒店,继续往北走,来到跳马百世桥。这时天色已晚,就找家店铺住下来。他听人介绍再往前就是千秋、万古二桥。于是挥笔写下一边上联:“十里三桥:百世、千秋、万古。”
第二天清早起来一看,下联又被人对了出来:“大清一统:五湖、四海、九洲。”
钦差大人回京后,如实禀报皇帝。皇帝非常高兴,认为湖南确实才子多,就下旨在长沙岳麓山建起岳麓书院。

智讨风筝

李东阳小时候既聪明又活泼。有一天与小伙伴一起放风筝,不小心风筝的线断了,风筝被吹到一员外的花园里。小伙伴们胆小,都不敢去要,唯独李东阳胆子大,他翻墙过去拾风筝。这家员外看见从墙外跳进一个小孩,先是吓了一跳,后来看李东阳文质彬彬的,不像是坏孩子,便拿着风筝想逗逗他,员外说:“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就还你这风筝。”李东阳点头同意了,墙外的小伙伴们怕李东阳出事,都爬在墙头上往里看,一看没事,就都翻墙跳进来,员外就以此为题对李东阳说:
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李东阳看了看员外的气派,觉得员外一定有二千石的奉禄,就对了个缺尾巴的下联:
员外二千石,唯公——
他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唯公……唯公……”地拉着长音,调皮地与员外周旋。员外以为他对不上,得意地笑了:“唯公什么,对不上了吧?”李东阳说;“这最后一个字,我早就有了,可是不说。”员外不懂什么意思,问他:“这是为什么呀?”李东阳说:“你如果还我风筝,就是'唯公廉',如不还我,就是'唯公贪’。”这员外一听就笑了,他可不会为了个风筝,得个贪名,忙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

切瓜分客

李东阳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吟诗作对,长进很快。
有一次,他父亲的一个很有学问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客人和他父亲谈得很热烈,正在这时,外面下起了小雨,溅湿了窗户。客人看见后马上道出了一上联,让在座的人答对: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这是一句拆字联,结合实景,把“冻”“洒”两字拆成“东二点”,“西三点”,这是它的奇妙之处。在座的人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可是谁也对不上。一时间,气氛很沉闷,大家都低着头想,连切好的西瓜都忘了吃了。正在大家发愁时,站在一旁的李东阳望着桌子上切好的西瓜,灵机一动,一句下联跳入脑海里,他随口就道出: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在座的众人齐声叫好。李东阳对的下联中把“切”“分”拆为横“七刀”,竖“八刀”,以物叙事,上联和下联珠联璧合,特别贴切。

阁下李先生

明朝李东阳,官至大学士,按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为李阁老。有一次,十多位新进士到他家作客,有位进士行礼时,口称“阁下李先生”,李东阳听了微微一笑。大家落座以后,李东阳说:“我有个出句,请对个下句。”他的出句是:
庭前花始放;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弄不明白为什么让大家对这么简单的句子,便谁也不敢冒然答对了。李东阳笑了:“怎么都不说话?这对句是现成的,刚才不是有人说了吗?”刚才说什么?噢!原来是——阁下李先生。
众人赶忙站起连说:“阁下高明!阁下高明!”高明在什么地方呢?这时的“阁下李先生”已经不是称呼人的意思了,变成与“庭前花始放”相对应的一种景象。阁下,就是楼阁下,与庭前对仗;李,是李子,一种树上结的果实,与花对仗;先生,是最先生长出来,与始放相对仗。这就是字面对仗所产生的双关效果。

惟楚有才

湖南历来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明朝年间,茶陵出了李东阳、刘三吾、张治等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他们办书院、收学生,培养了一批人才,被称为“茶陵诗派”。有人送来一块写着“楚有材”的匾,挂在书院门上,意思是“湖南(古代楚地)有人材(才)”。有一位朝廷官员,到这里巡视,看了匾很不服气,派人把匾取走,正好碰上了李东阳。李东阳问道:“大人有钱有势,何必非爱这块小木牌呢?”巡官见旁边有一个渔翁正在称鱼,便没有正面回答他,随口出了一对: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识重;
那意思是你和书院的人,连秤都不如,不能知轻识重,竟敢挂“楚有材”的匾。李东阳抬头看见一个农妇正在推磨,也随口应答:
磨大、眼小,齿嶙嶙,可吐细吞粗。
巡官一听,湖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气,便和颜悦色地说:“这块匾少了一个'惟’字,我要禀报朝廷,重新颁发一块。”这么一说,李东阳就让他们走了。据说后来朝廷果然赠了一块“惟楚有材”的匾给他们。

师生谐对

有一年春天,醴陵宁调元和他的父亲及老师赵亮到郊外去春游,他们走到一个叫百花渠的地方,赵亮老师看见有人正在碾米,便拉过调元的手说:“你看见这碾米的情景了吧,我出一联,你能对吗?”宁调元恭敬地说:“老师,您说吧。”老师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一木压滚调圆(元);
宁调元一听,知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用谐音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么才能答下联呢?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半山上有座古庙,古庙门前杆上挂着一盏九朵莲花彩灯,于是,他想起怎么答来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两石夹柱照(赵)亮。
宁调元的爸爸听了心里很高兴,但觉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就故意责备李调元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赵亮老师并不生气,他笑着说:“这样好,老师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入联,多好呀!”

武状元难文状元

据说茶陵张治中状元后,从水路乘船返家探亲,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双方互争先后,结果都不能前行。为此双方发生争执,武状元对张说,你是文状元,一定擅长对句,我乃一介武夫,就出一上联,你如果对上来了,我就尾随在你的船后而行;你如果对不上来,就要让我先行。张治一口便答应了对方的提议。于是武状元乃出上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此联是武状元巧用谐音,既指物又论人。以“橹速”谐三国时东吴名臣“鲁肃”,以“帆快”谐西汉初期名将“樊哙”,意思是说“文不及武”。张治一时难寻对句,不得不让自己的船尾随武状元之后。
后来,直到他儿子结婚、鼓乐齐鸣之时,他才把困绕多年的联语对出来: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下联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张治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

对子抵船钱

株洲群丰,以前有个智慧人物叫钱六姐。她读书不多,却聪明过人。这天,钱六姐走亲戚,要过河。天色已晚,又下起绵绵雨。到岸边,她见岸上蹲着两个人,不上渡船。虽然奇怪,也顾不上问,便喊船夫。船夫病了,让儿子小三替他。这小三聪明好学,喜欢捉弄富家子弟。常信口编个对子让他们对,对上了可以上船,对不上收双倍的船钱。小三听见叫船的,出舱一看,是个女的,打扮也很整齐,当她是大户人家,就说了过河的条件。钱六姐一想小孩子家能出什么对子,就说:“请出上联吧!”小三说:11晴天过河船搭脚;
字面很平常,仔细一想,还挺难对。天越来越黑,雨也越下越大。钱六姐在岸上打着伞来回思索,忽然触景生情,对出下联:
雨夜行路伞遮身。
小三说:“请上船吧!”话音刚落,岸上两个人站起来要上船。原来这是两个富家子弟,让小三困在这里已经一个时辰了。小三说:“等等,对子是人家对上的,你们想白占便宜可不行。这样吧,赶上天黑下雨,饶你们一次。不过,这位大姐的船钱得由你们出。”那两人连连答应,随钱六姐进了船舱。

何必问老子

朱亭有个很狂傲的秀才,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示自己,人们都叫他狂秀才。有一天,狂秀才出门,来到了一所学堂前,他看见一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什么,他就想让这个学馆里的老师出来,和他比试比试才学。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都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秀才可得意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站在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一大群学童的哄笑中,赶快溜之乎也。

且听下联

王塔冲有三个举子,相约进京赶考。临行前,找到算命先生去问前程。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了句:
金马玉堂三学士;
三个人十分高兴,满以为这回都榜上有名了。谁知只有一个考中,其余两人回到家乡,去质问算命先生:“你为什么骗我们?”先生说:“此话怎讲?”两个举子说道:“你告诉我们'金马玉堂三学士’,应该都考中,怎么只中了一个?”先生镇定地说:“不错,我说过这句话,可那只是上联,我还没说下联你们就走了,这能怪我吗?”两个举子问:“那下联是什么?”算命先生吟道:
清风明月两闲人。
两个举子听了,也搞不清是命该如此,还是算命先生又骗他们,反正只好明年再考了。

老师的嘱咐

建宁有个不成器的读书人,要送儿子去读书,特地请自己过去的老师嘱咐几句。老师想了想,写了一副对联: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读书人看了半天,也不明白,就问老师:“您说的是什么呀?怎么上下联都一样?”老师说:“我说的是你呀!你年少时,你父母一心一意供你读书,让我教你,可你偏不爱读书。后来,你长成人,想读书、爱读书了,可又要抚养儿女,杂事拖累,没有条件了。我把它写出来,是想让你儿子记住:读书要趁好时光,不要像你一样后悔了。”读书人这才明白过来,读懂了对联。这是利用“好”字的多音多义的特点:把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ǎo,按“良好”的意思理解;其他的“好”读作hào,按“嗜好”的意思理解。这样,人人都能读懂了。

东西南北

话说白石港有个读书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对联。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一片漆黑,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句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一个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你是我的好邻居,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于是,便把他的上联念给秀才,要求立即对句。秀才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秀才又说:“我刚进门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觉得实在好笑,连忙让座献茶。



吃 月 饼

何家坳有位老伯,中年丧偶,自己把三个儿子拉扯大,打发他们出外谋生,嘱咐他们中秋节一定赶回家来。中秋节这天,三个儿子如期归来。老伯十分高兴,在桌上摆起月饼,其中一个特别大,是用家中仅存的一点红糖做的,其他小月饼是用盐做的。老伯说:“我出一上联,你们弟兄三人每人对一下联,谁对得好,谁吃大个的月饼,对得不好,只好吃小个的了。”他出的上联是: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这“地月”指“人间四季的月份日子”,每月三十日为“满”,中秋是八月十五,为“缺”。老大忠厚老实,体会到父亲的一片苦心,联想自己漂泊游离的凄凉,对了下联: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老伯说:“对的不错。”老二当了铁匠,想起自己拉风箱打铁的情景,对了下联:
炉前拉风,凉风进,热风出。
老伯说:“对的也不错。”老三还没想出对句,正在抓耳挠腮。老大、老二逗三弟说:“小弟,看来我们吃大月饼、甜月饼,你只好吃小月饼、咸月饼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老三一把抢过大月饼,吟出下联:
小弟吃饼,大饼甜、小饼咸。
大家听后,都乐了!夸小三聪明。于是将大月饼,分成四份,父子四个共同分享了。

天大人情

茨菇塘有个秀才,打从青年起就上京赴考。他这个人非常正直,不会拍马,不肯行贿,更不做作舞弊之事,每一次都是名落孙山。看到那些善于钻营的人金榜题名,气愤极了。他还真有点“不识时务”,每年都认真准备考试,落榜也不灰心。
转眼间,已经七十岁了,想最后“拼搏”一番。两场笔试下来,自己感觉还不错。其实,每一回他都感觉不错,又有什么用呢?接下来是面试。主考大人看见老秀才白发苍苍,比自己年龄都大出许多,便出了一联让老秀才来对:
上勾是老,下勾是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不提便罢,一提“童生”二字,老秀才感触颇多,几十年官场、考场的黑暗腐败一齐出现在眼前,接着对了下联: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主考官感叹一番,把年过古稀的老秀才取作“童生”。

铲 对 联

从前,株洲为了防盗,在街头巷口设立闸门,由更夫负责开关。可闸门的春联却要由各家轮流贴。这年轮到贴春联的这家,没人识字,主人便去春联摊上买了一副现成的,贴到闸门上。没想到把对联贴反了,变成:
盛世无须掩闸门;
太平不用敲更鼓。
按民俗,贴反春联是不吉利的,等发现时天色已晚,揭也揭不下,买又买不到。恰巧一位教书先生经过,大家求他代写一副。这位先生思忖一番,让人把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再一看,就是一副上联仄声结尾(闸,古入声字),下联平声结尾(更,读音经)的六言联:
盛世无须掩闸;
太平不用敲更。
这事传扬开去,人们都很佩服教书先生“铲”对联的办法。事情传到一个财主家,财主也为春联的事犯愁呢!他目不识丁,也把对联贴反了:
积善家福寿无穷;
发财户金银尽是。
知道了“铲字”的办法,他也学着把“穷”“是”两个字铲去了,大家一看,门两旁对联是:
积善家福寿无;
发财户金银尽。
不但结尾平仄字没变过来,而且连意思也给铲坏了,一时传为笑话。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0-09-06 15:32:37
2010-09-06 15:31:56
2011-11-10 10:10:29
2011-11-10 10:09:48
2015-07-11 16:34:32
2015-07-11 16:32:35
2018-07-23 10:52:26
2018-07-23 10:51:3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