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世贵
桐树铺,攸县志(1871-1949)记载,在大漠观附近。究竟在哪处,别说外地人,就是网岭本地人,也有很多搞不清是哪个地方。因而,有人望文生义,说桐树铺就是新市桐树下。
卑人奉《攸县地名》编委旨意,探究地名桐树铺。其实,桐树铺是大家很熟悉的地方,她就是槐塘村的卫东村民组;昔时桐树铺的大致范围,东临近106国道,南至槐塘村新队组,西到西干渠边,北至槐塘村船皮岭下,具体位置就是槐塘村卫东村民组挨近醴茶铁路边的那块低丘缓坡地,昔时彭家祠堂所在地。
在脚力铺递时代,桐树铺是攸县北至醴陵边界的十铺之一,她上接洞井铺,下传石桥铺。从洞井铺到桐树铺,那时所走的路线并非是依如今的106国道;而是从洞井铺岀发,沿公平山东侧山脚下,往南经庙岭下到甘溪塘的蛇形坪,经飘浮塘后大致顺西干渠走向,到槐塘村三眼塘,再从现在园林场水泵房处上船皮坳,经园林场水塔处过坳,下坳就是甘塘坡,甘塘坡就是桐树铺地界,从甘塘坡往南横过垅,便到了昔时的彭家祠堂,这里便是桐树铺的铺邮站点。从桐树铺的铺邮站点往下,便是今时的槐塘村新队村民组,经大路坪到炉下(不是西塘村的炉下村民组),再从炉下过如今的106国道至三家店,就到了大漠观的上码头,再经下码头进入新市地界,往下传送到石桥铺。
当年,桐树铺有伙铺,既卖饭又宿客,据当地一位长老讲,那时的伙铺,是业主们在自己家开店,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农家乐。
桐树铺,过去是个小有名气的地方,如今这地名为什么会弃而不用,乃至于逐渐被人淡忘呢?据当地几个年长者讲,上世纪文革时期,兴起改人名改地名之风,恰巧桐树铺生产队的公章丢了,借此理由,将“桐树铺”改成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卫东”,称为槐塘村“卫东生产队”。桐树铺,如今既无桐树又无铺,这-老地名年久月深不使用,自然就被人逐渐淡忘,对于新生代来讲,已成了历史名词。
(为方便阅读,本文沿用槐塘村之名;桐树是攸县方言,意即松树。)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