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常青
“藤牌舞”,又名“破长城”“全堂龙狮”。“藤牌舞”主要流传于炎陵县十都镇密花村,有17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古代的武术,后来发展演变了融武术、音乐、舞蹈为一体老少皆宜的民间传统艺术。
据藤牌舞第四代传人黄启岳介绍,清代道光年间,他们的先祖从广东梅州迁徙到江西省南康县的横石井。因为客居他乡、势单力薄,经常遭到当地土著地痞流氓骚扰欺压。为了能够在当地站稳脚跟,他们的先祖便从广东老家请来武术高手卢师傅,教本族男女老少学习武艺,以便自卫和保护家人。后来,卢师傅还特意教黄家人用藤编织成牌盾防御械斗及相关阵法。从此,黄氏一族在当地站稳了脚跟,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由于人口增多,横石井的黄氏又分出一个支派迁徙到现在的十都密花一带。为了能够安居乐业,黄氏宗族的人,白天劳作,晚上练武。所以,十都密花黄姓宗族的武术及藤牌舞,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流传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十都密花藤牌舞得以发扬光大、绽放异彩。人们除了坚持习练外,还经常组织队伍参加县、乡镇举办的贺新春、闹元宵等大型活动,获得多项殊荣。1985年,“藤牌舞”获炎陵县首届民间艺术表演第一名。1986年,在株洲市民间武术表演大会上,有8人分别获得“三级拳师”“初级拳师”证书。2013年,获株洲市首届“白关杯”民间传统武术比赛男子组传统长兵器项目三等奖、男子组个人对练项目一等奖。
藤牌舞由舞龙耍狮、打拳弄棍、使叉用刀等十八般武艺组成。表演时配以锣鼓、唢呐等乐器伴奏,完成全套表演大概需要90分钟、16人。全套表演分两个阶段:一是龙狮表演,二是武术表演。在第一阶段,表演者上下腾跃、左闪右挪,将龙狮舞得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体现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第二阶段,通过展示拳脚、武术对战,反映古战场两军对垒的激烈攻防场面。在这一阶段,要完成莲花阵、人字阵、一字长蛇阵、龙门阵、围困阵、万字阵的布阵。由于受场地限制,以及对步法、手法和队形的高要求,集体表演的难度很大。所以,藤牌舞的表演,以个人、双人表演居多。表演可以在空旷的户外,也可以在空间较大的室内,表演时间一般是在春节、元宵,以及乡邻婚娶寿诞等喜庆日子。
如今,每年春节、元宵,十都密花的藤牌舞队都会走村进寨贺春、闹春,向乡亲们拜年送福,但是,有一定的规矩讲究。按照祖辈规矩,藤牌队到达人家大门口,要龙灯齐舞,而且狮子要踩“八卦”,并摆一对狮子,才能进大门。进大门后,先要祭拜神灵、祖先,之后才开始表演。表演时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都可以露露身手。每次表演,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震地,唢呐高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观众的呐喊、赞美声中,藤牌队员们踏着欢快的节奏,使出浑身解数,用力与美将龙狮、武术表演得淋漓尽致,令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表演之后,主人们会端出果盘,敬上热茶,温好水酒、蒸熟米馃,犒劳感谢藤牌队的精彩表演。
炎陵十都的藤牌舞,是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民俗、体育、艺术价值。而且,男女老少皆宜,群众基础较为广泛,也是维系十都密花黄氏一脉客家人的情感纽带。所以,虽然历经“文革”劫难,但能保存流传至今,并焕发出历久弥珍的文化魅力。如今,在密花这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般的小山村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欢并且会表演藤牌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藤牌舞一定能够以其独特魅力从山村的小舞台走向更为广阔的大世界。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