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应生
清末民初时期攸县网岭涟滩这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得到大量发展,农民的生活比较富裕。乡里面宗教和民俗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尤其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的茅船会搞得如火如荼,场面十分热烈。
据文益体老人回忆,有一年茅船会是由他父亲举办。他父亲在全年十二月初派人去罗岭的茅湖砍回冬茅储藏家里。次年正月十二日请来纸模匠扎茅船。茅船有头有尾,长1丈3尺,宽3尺3寸,仓内有各式菩萨,神龙、神马、武将。茅船两边有12位划船手。船头站立一位身高1米2的茅船老爷,左手握着利剑,右手押着冤魂野鬼,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地目视前方。
到了正月十五日晚上,各地村民络绎不绝地来到涟滩福主庙举行祭祀,祭时鸣锣放铳,鞭炮齐鸣。祭祀完毕后,庙前操坪上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各地艺人前来大显身手,有舞龙灯的,耍狮灯的,还有唱花灯的,打莲花的互相比势比势武艺。场面十分热烈,观众们沉浸在欢乐和祥的气氛中。
民俗活动结束后,大约在晚上子时三刻送茅船老爷下水。此时观众们要全部退场。只留下10来个老者参与送茅船下水。送茅船者随着身穿花龙袍的道士举着灯火,抬着茅船送到谢家湾河边。焚烧茅船时送者一列跪拜于地默默不作声。道士默默地念念有词:
天灵灵,地灵灵,
茅船老爷显威灵。
保佑乡民得平安,
除恶驱邪送瘟神。
送瘟神,送瘟神,
送去瘟神得太平。
妖魔鬼怪全灭尽,
乡村民众享太平。
待茅船焚烧化成灰烬后众人才能离开。离开行走时不能说话,更不能往后看,看了会惹鬼神不吉利。回家后要背手关大门,不得瞧外看。这天晚上十二点钟以后路上无行人,乡村寂静无声。
茅船会是当时攸县农村比较大的民俗文化活动,可是在日本侵华后,国内战事不断,国民党反动派经常向村民派租派款抓壮丁,弄得村民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农村民俗活动无法延续,茅船会从此也就消踪灭迹了。
(责任编辑:钟莹峰)